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方法,用于改良植物品种,仅改变特定品种的一个或几个性状。然而,由于缺乏对关键基因的了解、幼苗期较长以及特定品种的整株植物难以再生,这种技术不能轻易用于改良柑橘果实的品质性状。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目的是生产果实中同时含有番茄红素和花青素的柑橘幼苗。我们的方法采用双单向导 RNA (sgRNA) 定向基因组编辑方法来敲除果实特异性的 β-环化酶 2 基因,该基因负责将番茄红素转化为 β-胡萝卜素。两个 sgRNA 同时靶向该基因以产生大量缺失,并在两个 sgRNA 靶标中诱导点突变。农杆菌 EHA105 菌株用于转化五种不同的花青素甜橙(属于 Tarocco 和 Sanguigno 品种组)和“Carrizo”枳橙(一种柑橘砧木)作为柑橘转化的模型。在目标区域测序的 58 个小植株中,86% 成功编辑。最常见的突变是缺失(从 -1 到 -74 个核苷酸)和插入(+1 个核苷酸)。此外,在六个小植株中发现了一个新事件,包括两个 sgRNA 之间区域的倒置。对于发生单个突变的 20 个小植株,我们排除了嵌合事件。小植株在营养组织中没有表现出改变的表型。据我们所知,这项工作是使用基因组编辑方法潜在改善柑橘水果品质性状的第一个例子。
Chytrid真菌胚层艾美艾尔(Emersonii)产生带有游泳尾巴的孢子(Zoospores);这些细胞可以感知并朝光线游动。对该物种的兴趣源于持续开发艾默生芽孢杆菌的努力,作为理解相关光遗传电路的光持续演变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模型。在这里,我们报告了B. emersonii美国型培养物收藏品22665菌株的高度结合基因组组装和基因注释。我们在一个带有Illumina配对的基因组序列调查的PACBIO长阅读库中,导致组装21个重叠群,总计34.27 MB。使用这些数据,我们评估了编码基因的感觉系统的多样性。这些分析确定了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转运蛋白和核苷酸循环酶的丰富补体,所有这些都通过域重组和串联重复而多样化。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结构域的组合导致蛋白质结构域与跨膜结构域融合,将推定的信号传导与细胞膜绑定在一起。这种模式与B. emersonii感觉信号系统的多元化一致,后者可能在这种真菌的复杂生命周期中起着各种作用。
1 土耳其科尼亚塞尔丘克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 通讯作者电子邮件:kucukogluk35@hotmail.com 要点 人类谷氨酰胺环化酶 (hQC) 有两种同工型,即分泌型 QC (也称为 sQC) 和高尔基定位型 QC (也称为 isoQC 或 gQC)。 hQC 通过释放氨或水介导 N 端谷氨酰胺或谷氨酸残基的环化。 在某些疾病中,QC 的分泌水平会增加,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症 (AD)、亨廷顿氏病 (HD)、黑色素瘤、甲状腺癌、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形成、化脓性关节炎。 近年来,发现抑制 QC 的新药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许多生理问题和疾病的重要方法。 已发现具有咪唑骨架的化合物具有抑制 QC 的潜力。这些药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是瓦罗谷氨酸司他,目前正处于阶段研究中。 ARTICLEINFO 收稿日期:2022 年 5 月 21 日 接受日期:2022 年 6 月 25 日 发表日期:2022 年 7 月 15 日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氏症淀粉样蛋白β谷氨酰胺环化酶焦谷氨酸修饰瓦罗谷氨酸司他
摘要:赭曲霉毒素 A (OTA) 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霉菌毒素,广泛分布于食品和饲料中。真菌基因组测序对于识别已知和新化合物的次级代谢物基因簇非常有用。对 A. steynii、A. westerdijkiae、A. niger、A. carbonarius 和 P. nordicum 中 OTA 生物合成簇的比较分析表明,在五个结构基因 (otaA、otaB、ota、otaR1 和 otaD) 中,OTA 簇的组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此外,最近对黑曲霉 OTA 产生菌进行的详细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了一个环化酶基因 otaY,它位于 otaA 和 otaB 基因之间的 OTA 簇中,编码的预测蛋白质与 SnoaL 的结构域高度相似。这些蛋白质已被证明能催化链霉菌中产生的聚酮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闭环步骤。在本研究中,我们证明了在 OTA 允许条件下 A. carbonarius 中环化酶基因的上调,这与其他 OTA 簇基因的表达趋势及其在 OTA 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一致,即通过完全基因缺失。我们的研究结果首次指出了环化酶基因参与了 OTA 生物合成途径。它们代表着对 A. carbonarius 中 OTA 生物合成分子基础的理解向前迈出了一步。
摘要: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最严重的长期影响之一,影响超过 30% 的患者。在患病肾脏中,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在促进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促纤维化周转和促进肾小球增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病理影响部分是由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sGC) 功能受损以及抗纤维化信使 3′,5′-环鸟苷酸单磷酸 (cGMP) 合成减少引起的。Bay 58-2667 (cinaciguat) 能够重新激活有缺陷的 sGC;然而,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差,全身给药与严重低血压等不良事件有关,这可能会妨碍治疗效果。因此,在本研究中,西那西呱被有效地封装到病毒模拟纳米颗粒 (NP) 中,这种纳米颗粒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肾系膜细胞,从而增加细胞内药物的积累。因此,NP 辅助药物输送使西那西呱诱导的 sGC 稳定和活化以及相关的下游信号在体外的效力提高了 4 到 5 倍。此外,载药 NP 的给药显著抑制了非典型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 β ) 信号通路,并抑制了由此产生的 50-100% 的促纤维化重塑,使该系统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工具,可用于更精细地治疗 DN 和其他相关的肾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