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批准疗法:以氟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 抗 VEGF 生物疗法,以及 如果是 RAS 野生型,则采用抗 EGFR 疗法。 患有微卫星高 (MSI-H) 或错配修复缺陷 (dMMR) 肿瘤的受试者必须已经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若该等抑制剂在其所在国家获批并可用),除非该受试者不适合接受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在辅助治疗中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并且在完成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 6 个月内出现转移性疾病的受试者被视为符合条件,而无需在转移性疾病中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在完成含奥沙利铂的辅助治疗后 6 个月以上出现转移性疾病的受试者必须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转移性疾病治疗才符合条件。 体重≥40kg ECOG PS 为 0 到 1 根据 RECIST v1.1 有可测量的疾病,在当地评估。 预期生存期 >12 周。
FOLFIRI(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加阿柏西普化疗可改善既往接受过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患者的生存期。我们的 II 期研究评估了这种治疗对未经治疗的 mCRC 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虽然未达到主要终点,但结果显示,一线 FOLFIRI D a ibercept 治疗 mCRC 的生存期接近标准一线治疗的生存期,但毒性较大。背景:FOLFIRI(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加阿柏西普可改善既往接受过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 (OS) 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我们的目的是研究这种组合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患者和方法:在一项开放性、II 期单组、多中心试验中,未经治疗的已证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每 14 天接受一次 Fibercept 加 FOLFIRI 治疗,直至出现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终点是 6 个月 PFS 率。次要终点是 OS 和耐受性。采用 2 步 Simon 设计,H 0 : 55% 和 H 1 ¼ 75%。按意向治疗分析数据。结果:2014 年 10 月至 2017 年 2 月期间,在法国的 9 个中心共纳入 41 名患者,分析了 40 名患者(1 名患者撤回同意)。中位年龄为 65 岁(范围:46-81 岁),55% 有 2 个转移部位,50% 和 15% 分别有 RAS 和 BRAF 突变。 22 名(54.5%;95% 置信区间,38.9%-68.5%)患者在 6 个月时存活且无进展。FOLFIRI + a 柏西普被认为无效,导致纳入研究终止。中位随访时间为 34 个月。总体反应率为 55%,疾病控制率为 80%。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 5.3 个月;中位 PFS 和 OS 分别为 8.2 个月和 18.6 个月。3 至 4 级不良事件主要为胃肠道(47.5%)和血管(32.5%)。在患者中,87.5% 至少有 1 次剂量调整。结论:尽管未达到主要目标,但一线 FOLFIRI + 柏柏西普治疗 mCRC 的中位 PFS 和 OS 接近经典双联和靶向药物报告的 PFS 和 OS,但具有显著的毒性,需要减少剂量。
摘要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单克隆抗体与化疗细胞毒药物联合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的一线治疗已显示出临床益处。比较这些单克隆抗体作为初始治疗的随机研究数据相互矛盾,而且它们的比较疗效仍然未知。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来评估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anti-EGFR) 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联合对 mCRC 患者预后的影响。三项符合资格标准的试验和四项随机研究被纳入荟萃分析。对于 KRAS 野生型 (KRAS-WT) 的 MCRC 患者,接受抗 EGFR 治疗的患者的 ORR 优于接受抗 VEGF 治疗的患者。对于所有 RAS-WT 患者,这种效果甚至更好。 KRAS-WT mCRC 和所有 RAS-WT mCRC 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 率无显著差异。接受抗 EGFR 治疗的 RAS 野生型 (RAS-WT) mCRC 患者的总生存期 (OS) 较高,但 KRAS-WT 患者的总生存期 (OS) 高于抗 VEGF 治疗。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 RAS-WT MCRC 患者中,添加抗 EGFR 治疗与抗 VEGF 治疗相比,ORR 和 OS 均更优。对于 KRAS-WT mCRC,两组的 OS 和 PFS 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与所有 RAS-WT mCRC 患者的抗 VEGF 治疗相比,抗 EGFR 单克隆抗体可以达到同等的疗效。
在5%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肿瘤表现出缺陷的不匹配修复(DMMR)系统。 免疫疗法对DMMR MCRC患者有益,最近已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为无法切除或转移性DMMR CRC的患者。 尽管DMMR和熟练的MMR(PMMR)CRC肿瘤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但它们通常接受相同的化学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的治疗。 这包括对免疫疗法反应的DMMR MCRC患者(20-30%)。 但是,尚不清楚这些治疗在DMMR MCRC中是否同样有益。 值得注意的是,与PMMR相比,DMMR MCRC患者的预后较差,这可能部分是由于对治疗的反应较低而引起的。 为避免不必要地接触无效的治疗及其相关毒性,重要的是要确定哪些全身性治疗对DMMR MCRC患者最有益,从而改善其结果。 的确,未来的治疗策略可能涉及免疫疗法,化学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的组合。 在这项基于证据的综述中,我们总结了DMMR MCRC患者中不同类型的化疗和单克隆抗体的治疗疗效的临床试验。 我们还回顾了DMMR MCRC患者中具有或没有单克隆抗体的化疗潜在差异益处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临床前结果解释的障碍是模型系统的选择。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包括传统模型,包括细胞系和异种移植物,而不是更多代表性的模型,例如患者衍生的类器官。在5%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肿瘤表现出缺陷的不匹配修复(DMMR)系统。免疫疗法对DMMR MCRC患者有益,最近已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为无法切除或转移性DMMR CRC的患者。尽管DMMR和熟练的MMR(PMMR)CRC肿瘤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但它们通常接受相同的化学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的治疗。这包括对免疫疗法反应的DMMR MCRC患者(20-30%)。但是,尚不清楚这些治疗在DMMR MCRC中是否同样有益。值得注意的是,与PMMR相比,DMMR MCRC患者的预后较差,这可能部分是由于对治疗的反应较低而引起的。为避免不必要地接触无效的治疗及其相关毒性,重要的是要确定哪些全身性治疗对DMMR MCRC患者最有益,从而改善其结果。的确,未来的治疗策略可能涉及免疫疗法,化学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的组合。在这项基于证据的综述中,我们总结了DMMR MCRC患者中不同类型的化疗和单克隆抗体的治疗疗效的临床试验。我们还回顾了DMMR MCRC患者中具有或没有单克隆抗体的化疗潜在差异益处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临床前结果解释的障碍是模型系统的选择。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包括传统模型,包括细胞系和异种移植物,而不是更多代表性的模型,例如患者衍生的类器官。我们为临床研究人员和基本研究人员提供具体建议,以加快有关哪种全身疗法在DMMR MCRC患者中最有效的研究。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预后较差,而IV期疾病的5年总生存期为11%(1)。MCRC的经典第一线疗法基于FOLFOX [叶酸,5-氟尿嘧啶(5-FU)和Oxaliptin]和folfiri(叶酸,5-FU,5-FU和IRINOTECAN)方案(2,3)。但是,许多对这些标准疗法的患者经历了疾病进展。Fruquintinib,Regorafenib,三氟嘧啶/替氏菌(TAS-102)现在可以作为MCRC的第三线疗法,用于一线和二线化疗方案(2-4)。缺乏比较Fruquintinib,Regorafenib和Tas-102作为MCRC中的第三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间接比较表明,与Tas-102相比,这三种药物的OS具有相似的OS,但是Fruquintinib在PFS和DCR方面表现出色(4-6)。但是,MCRC以外的MCRC患者的预后较差。急需更多的第三线治疗方案。
以抗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明在治疗各种实体恶性肿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4)。然而,抗 PD-1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通常仅限于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这类患者仅占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 4.6%(5)。大多数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是微卫星稳定(MSS)或错配修复功能正常(pMMR),可能无法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中获益。目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生物制剂,包括贝伐单抗和瑞戈非尼,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6,7)。呋喹替尼是一种 VEGFR 阻断剂,可使肿瘤血管正常化,并与细胞毒药物和抗 PD-1 药物联合使用,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 (8,9)。呋喹替尼已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已接受过至少两种标准抗肿瘤疗法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10)。
针对肿瘤驱动的血管生成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多种药物的可用性、耐药性的发生以及缺乏经过验证的预后和预测生物标志物,二线治疗的选择变得复杂。本综述探讨了血管生成靶向疗法在 mCRC 患者二线治疗中的应用。讨论了耐药机制和抗胎盘生长因子药物,并强调了 β-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1 和 VEGFR-2 部分组成的重组融合蛋白 β-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作用。β-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新型作用机制使其成为奥沙利铂化疗后病情进展的 mCRC 患者以及贝伐单抗治疗后出现耐药性的 mCRC 患者的有用二线药物。
摘要:尽管近年来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有所改善,但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的预后仍然很差。值得注意的是,5% 的 mCRC 病例存在 Erb-B2 受体酪氨酸激酶 2 (ERBB2) 变异。ERBB2 通常被称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除了是治疗胃和乳腺恶性肿瘤的公认治疗靶点外,它还被认为在 CRC 的管理中至关重要。在本综述中,我们从 mCRC 靶向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角度描述了 ERBB2 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受体结构、信号通路、基因变异及其检测方法。我们还讨论了 ERBB2 畸变与这些患者对抗 EGFR 治疗和免疫治疗耐受的潜在机制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新型靶向疗法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这可能有助于为 ERBB2 阳性 mCRC 患者制定新的护理标准。
化学性侵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患者预后不佳。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的应用鼓励改善MCRC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不匹配修复维修剂(DMMR)的生存。不幸的是,对于MCRC而言,微卫星稳定(MSS)/优先不匹配修复(PMMR)无效,占MCRC的95%。放射疗法可以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并诱导阳性免疫活性来促进局部控制,这可能有助于协同进行免疫疗法。我们介绍了一名先进的MSS/PMMR MCRC患者,该患者在第一线化学疗法,姑息手术和二线化学疗法结合靶向疗法后患有进行性疾病(PD)。然后,患者接受了PD-1抑制剂的疗法,结合了放射疗法和粒细胞 - 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根据实体瘤版本1.1(recist1.1)的反应评估标准,该患者在三年后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三重疗法后显示了完全反应(CR),迄今为止已有2年以上的时间。患者除疲劳(1级)外没有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三合一疗法为转移性化学难治性MSS/PMMR MCRC患者提供了有希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