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考虑如何预测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为此,我们收集了迄今为止的量子计算机系统数据集,根据其物理量子比特和门错误率进行评分,并定义了一个结合这两个指标的指标,即广义逻辑量子比特。我们研究了物理量子比特和门错误率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得出结论,它们是正相关的(尽管有一些疑问),表明发展前沿在它们之间进行权衡。我们还对指标应用了对数线性回归,以提供可以预期的进展的初步上限。在我们模型的(总体上乐观的)假设范围内,包括量子比特数和门保真度将继续呈指数级增长这一关键假设,我们估计基于超导技术的概念验证容错计算不太可能(置信度 < 5%)在 2026 年之前出现,能够分解 RSA-2048 的量子设备不太可能(置信度 < 5%)在 2039 年之前出现。当然,这些里程碑实际上可能会更早实现,但这需要比迄今为止更快的进展。
方法:将 3 个月以下的儿童纳入两个干预组(Alma Sana 手环组和星形手环组)或对照组。在招募时,为干预组的儿童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手环。每次儿童前往免疫中心时,都会在硅胶手环上打一个孔,以表示接种疫苗。对每个儿童进行随访,直到接种麻疹 1 疫苗或 12 个月大(如果他们没有来中心接种疫苗)。使用组间意向治疗人群分析数据。通过双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估计了 12 个月大时五价 3 和麻疹 1 覆盖率的未调整和调整风险比 (RR) 和 95% 置信区间 (CI)。使用 Kaplan – Meier 方法计算五价 3 和麻疹 1 免疫接种时间曲线。
摘要 背景:飞机座舱是高度密集的人机交互系统,其设计直接影响飞行安全。目的:为优化复杂飞行任务中的显示界面设计,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动态概念框架和时间线任务分析方法,用于量化心理负荷预测模型中心理负荷的动态时间效应和任务类型影响因素。方法:整合基于注意力资源配置的多因素心理负荷预测模型,建立心理负荷动态预测模型。通过记录嵌入式子任务执行数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NASA-TLX)主观评价和眼动追踪,开展人机工效学仿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在不同模拟界面和复杂任务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有效性,实现了对飞行员心理负荷状态的实时监控。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应用预测模型和实验方法,通过优化显示界面和调整飞行任务,避免飞行员在整个飞行阶段的超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