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粘稠的甘醇二甲醚溶剂可能有助于寻找安全的电解液以促进锂硫 (Li-S) 电池的应用。因此,本文对使用不易燃的四乙二醇二甲醚添加低粘度 1,3-二氧戊环 (DOL) 的电解液进行了彻底研究,以实现可持续的 Li-S 电池。该电解质的特点是低可燃性、约 200°C 的热稳定性、25°C 时离子电导率超过 10 − 3 S cm − 1、Li + 迁移数约为 0.5、电化学稳定窗口从 0 至约 4.4 V vs Li + /Li,Li 剥离沉积过电位为 ∼ 0.02 V。DOL 含量从 5 wt % 逐渐增加到 15 wt % 会提高 Li + 运动的活化能,降低迁移数,稍微限制阳极稳定性,并降低 Li/电解质电阻。该电解质用于 Li − S 电池,其复合材料由硫和多壁碳纳米管以 90:10 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利用了优化的集流体。对阴极的结构、热行为和形貌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使用标准电解质的电池中使用。该电池可进行超过 200 次循环,硫负载增加至 5.2 mg cm − 2,电解质/硫 (E/S) 比降低至 6 μ L mg − 1 。随后将上述硫阴极和基于甘醇二甲醚的电解质组合成安全的 Li − S 电池,其循环寿命和输出容量与研究浓度范围内的 DOL 含量相关。关键词:Li − S 电池、甘醇二甲醚电解质、低可燃性、MWCNT、集电器、E/S 比
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 (EV) 行业对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安全性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 [1,2]。在传统锂离子电池 (LIB) 中,石墨由于其低还原电位、优异的可逆性和高电子/离子电导率而长期被视为一种良好的负极材料 [3-5]。然而,延长电动汽车每次充电的行驶距离需要将能量密度提高到超出商用 LIB 的范围。沿着这个方向,新型负极材料和结构的开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6-9]。特别是从电池配置的角度来看,无负极结构被认为是最合适的能量密度结构,因为不需要活性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电极体积。请注意,人们已经通过修改集流体或设计电解质在 LIB 中研究了无负极系统 [10-13]。在安全性方面,与传统内燃机相比,电动汽车电池组中电池串联密集排列所带来的火灾隐患更难解决。点火后,电动汽车电池组容易起火,并迅速蔓延到周围的电池组和其他配件 [14],因为相邻电池组中的电池很容易满足点火的三个条件:氧气、热量和燃料。由于将氧气和热量从电池系统中排除几乎是不可行的,因此人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商用 LIB 中的易燃电池组件上,即碳酸盐基液体电解质。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15]:能否在不牺牲关键电化学性能的情况下将这些电解质替换为不易燃的电解质?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了全固态电池 (ASSB) 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