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欧盟及欧盟候选国和潜在候选国:面积,平方公里 图 2. 欧盟及欧盟候选国和潜在候选国:人口 图 3. 欧盟及欧盟候选国和潜在候选国:人均 GDP(以当前美元计算) 图 4. 欧盟及欧盟候选国和潜在候选国:名义 GDP,以十亿美元计算 图 5. 欧盟及欧盟候选国和潜在候选国:服务业占 GDP 的百分比 图 6. 欧盟及欧盟候选国和潜在候选国:工业和建筑业占 GDP 的百分比 图 7. 欧盟及欧盟候选国和潜在候选国:农业、渔业和林业占 GDP 的百分比 图 9. 欧盟与乌克兰的货物贸易额,十亿欧元 图 10. 乌克兰在欧盟商品贸易中的作用,2022 年,占各国总额的百分比 图 11. 欧盟与乌克兰的服务贸易额,欧元十亿欧元 图 12. 乌克兰在欧盟服务贸易中的作用,2021 年,占各个国家总额的百分比 图 13. 欧盟对乌克兰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乌克兰的对内直接投资,2021 年 图 14. 欧盟与乌克兰的货物贸易,2021-23 年,十亿欧元,经季节性调整 图 15. 乌克兰在欧盟部分产品进口中的份额,百分比 图 16. 截至 2023 年 10 月受益于临时保护计划的乌克兰人 图 17. 乌克兰难民的就业率估计值,百分比 图 18. 乌克兰和欧盟工业和住宅建筑的能源强度 图 19. 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 年,千吨
欧盟成员国和候选国的国家代码 ............................................................................................................. 68 定义 ............................................................................................................................................................. 69 A ............................................................................................................................................................. 70
新闻稿的数据附件(即表 1),并附有脚注,指向欧洲金融总司网站,以访问包含每个部门和调查问题的结果的完整数据集。同样的制度也适用于五个欧盟候选国(阿尔巴尼亚、黑山、北马其顿、塞尔维亚、土耳其)的调查结果,到目前为止,这些结果仅在欧洲金融总司网站上公布,但未出现在新闻稿中。动机:虽然 BCS 计划为所有 33 个国家(欧盟成员国、仍受经济和财政监督的过渡期英国以及候选国)收集了全面而统一的数据集,但新闻稿附件中仅报告了欧盟成员国的每个部门和调查问题的详细结果。纳入五个候选国的标题指标是为了提高人们对这些国家调查数据的认识,这些数据是在欧盟联合统一 BCS 计划框架内收集的,多年来,并促进使用它们。
本报告参考了众多信息来源。自上次定期报告发布以来,候选国已被邀请提供有关入盟准备工作进展的信息。候选国在《联系国协定》框架内以及在准备分析性审查法律的背景下提供的信息已成为补充信息来源。准备工作考虑了理事会审议以及欧洲议会报告和决议 2。委员会还参考了各国际组织的评估,特别是欧洲理事会、欧安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评估。然而,很明显,在欧共体法律的许多领域,必须扩大和深化信息,才能完成评估。主要通过最近成立的小组委员会的工作来获取这些额外信息。这将使 2001 年的定期报告更加完整。
欧盟目前的扩大进程曾被誉为欧盟最成功的外交政策,但目前进展并不顺利。随着乌克兰和摩尔多瓦获得候选国地位,人们普遍认识到需要对现有程序进行重大改革。一些提案的出现就是明证,这些提案大多旨在恢复成员国身份的激励作用;但也有一些想法旨在阻止进一步扩大或提供替代方案。本文调查了这些提案的内容,还考虑了取消扩大前景的成本,并提出了未来的想法。它充实了迄今为止空洞的“逐步”和“加速”一体化概念,并认为通过将入盟进程构建为明确标记的集群章节“阶段”,欧盟将能够在谈判过程中为公民提供具体可见的利益。这将旨在提高公众支持,并帮助候选国以合乎逻辑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建立机构能力,从而促进合作和信任。
成员: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 候选国: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 准成员:克罗地亚、印度、拉脱维亚、立陶宛、巴基斯坦、土耳其、乌克兰 观察员:欧盟委员会、日本、联合印度联盟、俄罗斯联邦(暂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 许多与成员国签订了合作协议的非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