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中的电路显示了如何使用一个运算放大器将传感器输出(例如铂 RTD 桥)数字化。该电路是应用笔记 43 中电路的修改版。1 LTC1292 的差分输入消除了共模电压。LT1006 用于放大。连接在 LT1006 的 + 输入和 LTC1292 的 +IN 输入之间的电阻器用于通过电阻器 RS 补偿桥的负载。满量程可以通过 500kΩ 微调电位器调整,偏移可以通过与 RS 串联的 100Ω 微调电位器调整。这里使用比 AN43 中更低的 R PLAT 值来改善动态范围。+IN 引脚上的信号电压不得超过 V REF 。差分电压范围为 V REF 减去约 100mV。这个范围足以测量 0°C 至 400°C 的温度,分辨率为 0.1°C。
图 1 中的电路显示了如何使用一个运算放大器将传感器输出(例如铂 RTD 桥)数字化。此电路是应用说明 43 中电路的修改版。1 LTC1292 的差分输入消除了共模电压。LT1006 用于放大。连接在 LT1006 的 + 输入和 LTC1292 的 +IN 输入之间的电阻器用于补偿电阻器 R S 对桥的负载。满量程可以通过 500kΩ 微调电位器调整,偏移可以通过与 R S 串联的 100Ω 微调电位器调整。这里使用的 R PLAT 值低于 AN43 中的值,以提高动态范围。+IN 引脚上的信号电压不得超过 V REF 。差分电压范围为 V REF 减去约 100mV。此范围足以测量 0°C 至 400°C 的温度,分辨率为 0.1°C。
• 高性能且符合 RS-485 EIA/TIA-485 标准 低 EMI 500kbps 数据速率 (CS48505Ax) 和高达 20Mbps (CS48520Ax) 高速数据速率 1/8 单位负载可在同一总线上启用多达 256 个节点 • 集成保护功能,实现稳健通信 -7V 至 +12V 共模电压范围 A/B 引脚上具有 ±20kV 人体模型 ESD 保护和 ±6kV 接触放电 IEC 61000-4-2 ESD 保护 短路保护 热关断 真正的故障安全保证已知的接收器输出状态 开机/关机期间无故障 • 输出电平与 Profibus 标准兼容 |V OD | > 2.1V @ 5V 电源电压 • 低功耗 低电源电流(0.9mA,典型值) 关断电流 < 5µA • 3V 至 5.5V 电源电压范围 • 宽工作温度范围:–40°C 至 125°C • 8 引脚 SOIC、8 引脚 MSOP 和 8 引脚 DFN 封装
图 2 中的框图描述了 ECU 的内部结构。通常,ECU 由独立收发器(此处为 TJA1040)和集成 CAN 控制器的主机微控制器组成,由电压调节器供电。虽然高速 CAN 收发器需要 +5 V 电源电压来支持 ISO11898 总线电平,但新的微控制器产品越来越多地使用 3.3 V 等较低电源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微控制器电源需要专用的 3.3 V 电压调节器。协议控制器通过串行数据输出线 (TXD) 和串行数据输入线 (RXD) 连接到收发器。收发器通过其两个总线端子 CANH 和 CANL 连接到总线线路,这两个总线端子提供差分接收和发送功能。对于 TJA1040,引脚 STB 连接到主机微控制器的 I/O 引脚,用于操作模式控制。可以使用引脚 SPLIT 进一步改进分裂终端方法,以实现共模电压的直流稳定(第 4.4 节)。
介绍了一种使用简单单级辅助放大器的新型增益提升折叠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所提出的辅助放大器的设计方式是,无需使用共模反馈网络,即可获得适当的输入和输出直流共模电压。辅助放大器的输入端由耦合电容器和浮栅 MOS 晶体管隔离。因此,直流输入电压电平限制已被消除。辅助放大器的输出端也使用了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使输出电压电平保持在所需的水平。与更复杂的放大器相比,简单的单级辅助放大器对主放大器施加的极点和零点更少,而且功耗也更低。0.18μm CMOS 技术的仿真结果显示直流增益增强了约 20 dB,而输出摆幅、斜率、稳定时间、相位裕度和增益带宽几乎与之前的折叠共源共栅设计相同。
放大器将以等于正电源的共模输入电压工作。然而,在此条件下,增益带宽和斜率可能会降低。当负共模电压摆动至负电源的 3V 以内时,可能会出现输入失调电压增加的情况。LF411 由齐纳参考偏置,允许在 g 4�5V 电源上正常电路工作。低于这些的电源电压可能会导致较低的增益带宽和斜率。LF411 将在整个温度范围内驱动 2k X 负载电阻至 g 10V。如果放大器被迫驱动更大的负载电流,但是,在负电压摆动上可能会出现输入失调电压增加,并最终在正向和负向摆动上达到有效电流限制。应采取预防措施,确保集成电路的电源永远不会反转极性,或者不会无意中将设备反向安装到插座中,因为无限电流通过 IC 内部产生的正向二极管产生的浪涌可能会导致内部导体熔断,从而导致设备损坏。
� 应用信息 产品描述 EC5534 轨到轨四通道放大器采用先进的高压 CMOS 工艺制造。其超轨输入能力和全摆幅输出范围使其成为广泛通用应用的理想放大器。3.2V/µS 高压摆率、快速稳定时间、3.5MHz GBWP 以及高输出驱动能力等特性已证明 EC5534 是 TFT-LCD 应用的良好电压参考缓冲器。高相位裕度使 EC5534 成为高驱动应用的电压跟随器连接模式的理想选择 电源电压、输入范围和输出摆幅 EC5534 可在 4.5V 至 18V 的单个标称宽电源电压下运行,在 -40 °C 至 +85 °C 的工作温度下性能稳定。EC5534 具有比轨到轨输入共模电压范围大 500mV 和共模抑制比为 70dB 的特性,允许在许多应用中进行宽范围感测,而无需担心超出范围,也不会影响准确性。EC5534 的输出摆幅通常延伸到正负电源轨 80mV 以内,负载电流为 5mA。只需降低负载电流,输出电压摆幅就可以更接近电源轨。图 1 显示了单位增益配置中设备的输入和输出波形。放大器在 ±5V 电源下工作,10k Ω 负载连接到 GND。输入为 10Vp-p 正弦波。可以轻松实现约 9.985 Vp-p 的输出电压摆幅。
注释: 1.B 级温度范围为 -40 ℃ ~+85 ℃。 2.这些数据是按最初设计的产品发布的。 3.一次校准实际上是一次转换,因此这些误差就是表 1 和表 3 所示转换噪声的阶数。这 适用于在期望的温度下校准后。 4.任何温度条件下的重新校准将会除去这些漂移误差。 5.正满标度误差包括零标度误差 ( Zero-Scale Error )(单极性偏移误差或双极性零误 差),且既适用于单极性输入范围又适用于双极性输入范围。 6.满标度漂移包括零标度漂移 (单极性偏移漂移或双极性零漂移)且适用于单极性及 双极性输入范围。 7.增益误差不包括零标度误差,它被计算为满标度误差——对单极性范围为单极性偏移 误差,而对双极性范围为满标度误差——双极性零误差。 8.增益误差漂移不包括单极性偏移漂移和单极性零漂移。当只完成了零标度校准时,增 益误差实际上是器件的漂移量。 9.共模电压范围:模拟输入电压不超过 V DD +30mV ,不低于 GND-30mV 。电压低于 GND-200mV 时,器件功能有效,但在高温时漏电流将增加。 10.这里给出的 AIN ( + )端的模拟输入电压范围,对 TM7706 而言是指 COMMON 输入 端。输入模拟电压不应超过 V DD +30mV, 不应低于 GND-30mV 。 GND-200mV 的输入 电压也可采用,但高温时漏电流将增加。 11.VREF=REF IN ( + )- REF IN ( - )。 12.只有当加载一个 CMOS 负载时,这些逻辑输出电平才适用于 MCLK OUT 。 13.+25 ℃时测试样品,以保证一致性。 14.校准后,如果模拟输入超过正满标度 , 转换器将输出全 1, 如果模拟输入低于负满标度, 将输出全 0 。 15.在模拟输入端所加校准电压的极限不应超过 V DD +30mV 或负于 GND - 30mV 。 16.当用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作为器件的时钟源时 (通过 MCLK 引脚 ), V DD 电流和功耗 随晶体和谐振器的类型而变化 (见“时钟和振荡器电路”部分)。 17.在等待模式下,外部的主时钟继续运行, 5V 电压时等待电流增加到 150 μ A , 3V 电 压时增加到 75 μ A 。当用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作为器件的时钟源时,内部振荡器在等待 模式下继续运行,电源电流功耗随晶体和谐振器的类型而变化 (参看“等待模式” 一节)。 18.在直流状态测量,适用于选定的通频带。 50Hz 时, PSRR 超过 120dB (滤波器陷波 为 25Hz 或 50Hz )。 60Hz 时, PSRR 超过 120dB (滤波器陷波为 20Hz 或 60Hz )。 19.PSRR 由增益和 V DD 决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