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stract:模块化聚酮化合物合酶(PKS)是巨型组装线,产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然而,我们对这些巨质的结构动力学的理解,特别是酰基载体蛋白(ACP)结合的构建块的递送到酮类合酶(KS)结构域的催化位点的构建块仍然受到严重限制。使用多管结构方法,我们报告了在根瘤菌毒素PK的链分支模块中C C键形成后域间相互作用的详细信息。基于机制的工程模块的交联,使用作为迈克尔受体的合成底物底座。交联蛋白使我们能够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在C键形成时鉴定出二聚体蛋白复合物的不对称态。AlphaFold2预测也指示了两个ACP结合位点的可能性,其中一个用于底物加载。NMR光谱表明,在溶液中形成了瞬态复合物,独立于接头结构域,并且具有独立域的光化学交联/质谱法使我们能够查明域间相互作用位点。在C C键形成后捕获的分支PK模块中的结构见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域动力学,并为模块化装配线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已经进行了一项研究,以制造和化学修改Torlon®4000T和Torlon/p84共聚酰胺 - 酰亚胺混合的空心纤维作为异丙醇(IPA)脱水的新材料。已经发现,Torlon/p84混合物是可混杂的,正如通过单玻璃过渡温度(T G S)确认的,这些温度(T G S)通过差分扫描量热法(DSC)检测到。由干式湿旋转工艺制造的纯和混合空心纤维都不显示出对抑制水和IPA诱发的肿胀的能力,而交联的纯Torlon空心纤维仅显示边缘改善。然而,借助p- xylenadiamine,Torlon/P84混合纤维在化学交联修饰后表现出增强的分离性能。据信P- Xylenenediamine诱导的交联反应会导致更大的链条堆积和自由体积的减少。对于85/15 wt。%ipa/h 2 o进料溶液,获得的最高分离系数为185±8,所获得的总渗透量为1000±45 g/m 2 h。 ©2007 Elsevier B.V.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