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是一个总体框架,因此是总体发展方向的重要指标。该计划概述了许多约束性和期望性目标,但即将出台的能源、气候和工业发展相关计划以及省级计划将提供更多细节和更具体的目标。因此,在评估该计划时,它可以清楚地让人了解政府的优先事项,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寻求确保约束性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有时可能会以似乎缺乏雄心的方式制定目标。例如,在前两个计划中,中国超额完成了二氧化碳强度降低目标和非化石燃料目标(尽管未能实现部分天然气目标)。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2021-25 年)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真正的机会,让其将长期气候目标与中短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结合起来。中国最近承诺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这为其经济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但需要加大对近期气候政策的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延续了上一份政策说明(Stern 和 Xie,2020 年)中提出的中国“十四五”规划主要行动领域的讨论,重点关注三个方面:能源转型、新型可持续城市发展和投资重点。首先,我们概述了当前的背景——COVID-19 疫情和迄今为止的国际应对措施,以及中国领导力的重要性。
一、背景 芯片产业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全球高科技国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中国高度重视芯片制造业,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增加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供给,确保重点产品国产化”。国家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创新”,“加强芯片基础理论框架研究,加快超级计算、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场景的云端、边缘端芯片产品迭代”。
2021 年 9 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启动了制定“十四五”规划的磋商和讨论计划。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了 44 个工作组,拥有 1200 多名成员,旨在就与该计划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征求专家意见。工作组成员代表了社会各界,包括学者、行政人员、社会和政治活动家以及其他专家。工作组成员贡献了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领域的最佳做法、关注的问题以及这些领域所需的未来战略。每个工作组的报告都反映了工作组成员的集体观点,每份报告的内容都将有助于制定“十四五”规划。每份报告都是在 2021 年 9 月至 12 月期间经过几轮讨论和磋商后最终确定的。
2022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对顺丰来说,又是踏实奋进的一年。这一年,顺丰以核心物流战略为引领,坚持持续健康发展,追求业务发展与社会价值的融合统一,努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周到的服务。
1.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2005年6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成立五个研发中心,以推动和协调选定重点领域的应用研发,并促进研发成果商品化和技术转移。2006年4月,纳米及先进材料研究院成立,作为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的研发中心。纳米及先进材料研究院的运营成本由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截至2024年7月31日,财务委员会批准的纳米及先进材料研究院的拨款总额为15.153亿美元。创新及科技基金的拨款承诺将支持纳米比亚创新科技学院由 2006 年 4 月 1 日至 2028 年 3 月 31 日的 22 年营运。在 2019-20 至 2023-24 年度期间,纳米比亚创新科技学院每年的收入及开支介乎 2.268 亿至 2.902 亿元。创新科技署负责监察纳米比亚创新科技学院的营运及表现,并定期向立法会提交纳米比亚创新科技学院的进度报告。审计署最近对纳米比亚创新科技学院进行了检讨。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开创新格局,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坚持推动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充满活力的“强国”为目标,持续发挥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赋能作用,以信息技术与数据的创新融合支撑数字经济高效运行,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与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开创新格局,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坚持推动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充满活力的“强国”为目标,持续发挥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赋能作用,以信息技术与数据的创新融合支撑数字经济高效运行,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与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