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软件对“微电子学基础”课程的计算机支持:教学实验结果 Olena Semenikhina 1、Marina Drushlyak 1、Serhii Lynnyk 1、Inna Kharchenko 2、Hanna Kyryliuk 1、Olena Honcharenko 1 1 Makarenko 苏梅国立师范大学,Romenska 街,87,苏梅,乌克兰 2 苏梅国立农业大学,Herasym Kondratiev 街,160,苏梅,乌克兰 摘要 – 了解现代计算机的工作理念对于未来的 IT 专家的培养非常重要。计算系统中间发生的过程基于物理设备的工作,建议在模拟软件中对其进行建模。作者考虑了选择物理过程模拟软件的问题。微电子课程教学经验允许选择两种仿真软件:Proteus 和 Multisim。在 Makarenko Sumy 国立师范大学(乌克兰)开展了一项教学实验,旨在选择最佳仿真软件来支持未来 IT 专家和计算机科学教师学习的微电子课程。通过对仿真软件的个体特性进行比较分析,Proteus 更受青睐。然而,教学实验的结果证实了使用 Multisim 的可行性。关键词 – 未来 IT 专家的准备、计算机建模、仿真软件、Proteus、Multisim。DOI:10.18421/TEM91‐43 https://dx.doi.org/10.18421/TEM91‐43
1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图像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中国。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中心和模式识别国家实验室,北京,中国。3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 神经计算研究所,斯沃茨计算神经科学中心,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美国。4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工程研究所,高级神经工程中心,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美国。5 悉尼科技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中心,澳大利亚。6 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 ZHAW 数据实验室,瑞士温特图尔 8401。† 这些作者对本研究的贡献相同。∗ 电子邮件:drwu@hust.edu.cn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武汉。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外科,北京市复兴路28号,100853。3.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医用耗材中心药学部药学研究室,北京 100853。4.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宜昌。5.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胰胆外科,辽宁沈阳 110001。6.恩施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湖北恩施 445000。7.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西安 710061。 8.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成都 610000. 9.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100
Vasyl SHULIAR 1 Valentyna SHKURKO 2 ,Tetiana POLUKHTOVYCH 3 ,Yuliia SEMENIAKO 4 Liudmyla SHANAIEVA-TSYMBAL 5 Lesia KOLTOK 6 1 教育学博士,尼古拉耶夫在职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尼古拉耶夫在职教师培训学院语言、文学、艺术和审美教育理论与方法系副教授,ORCID ID:https://orcid.org/0000-0001-8643-0105,vasyl.shuliar@moippo.mk.ua 2 艺术史候选人,设计系高级教师,扎波罗热州议会市立高等教育机构“霍尔蒂恰国立教育与康复学院”,ORCID ID: https://orcid.org/0000-0002-9671-6796 , valunichka@ukr.net 3 教育学理学候选人,卢茨克国立技术大学社会人文技术系讲师,ORCID ID:https://orcid.org/0000-0002-0558-2981 ,Polukhtovych@ukr.net 4 教育学理学候选人,副教授,别尔江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ORCID ID:https://orcid.org/0000-0002-4925-7662 ,Yulia.nazaruk@ukr.net 5 公共管理理学候选人,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乌克兰国立生命与环境科学大学,ORCID ID: https://orcid.org/0000-0002-4571-3827 , almi2004@ukr.net 6 教育科学候选人,小学教育教育学和方法系副教授,德罗霍比奇伊万弗兰科国立师范大学,ORCID ID:https://orcid.org/0000-0001-7560-4296 , lesia_koltok@ukr.net
、闫彤 1 、陈浩然 1 、王嘉华 1 、王英怡 4 、杨叶琴 5 、项略 1 、池在龙 1 、任开群 2 、林斌 6 、林戈 7,8 、李劲松 3,4 、刘勇 1,* 和顾锋 1,2,9,* 来自 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卫生部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眼视光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温州;2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湖南省模式动物与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殖与转化医学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长沙,中国; 3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分子男科学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细胞科学卓越中心,上海,中国;4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中国;5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中国;6 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香港,中国;7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医院,湖南省生殖与遗传临床研究中心,长沙,中国;8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长沙,中国;9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广秀医院(湖南广秀医院),长沙,中国
1 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澳门氹仔伟龙马路,邮编 999078,2 浙江省污染暴露与健康干预重点实验室,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浙江省杭州市,邮编 310015,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浙江省杭州市,邮编 310003,4 粤港澳污染物暴露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邮编 510006,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心理学科,浙江省杭州市,邮编 310005
7 卡拉布里亚大学和 INFN-科森扎,意大利伦德 87036 8 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 94720 9 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市 95616 10 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 90095 11 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州河滨市 92521 12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430079 13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60607 14 克赖顿大学,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68178 15 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学,FNSPE,捷克共和国布拉格 115 19 16 杜尔加布尔国立技术学院,印度杜尔加布尔 - 713209 17 ELTE 埃尔特沃什·罗兰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 H-1117 18 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 FIAS,法兰克福60438,德国 19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20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中国 21 海德堡大学,海德堡 69120,德国 22 休斯顿大学,休斯顿,德克萨斯州 77204 23 湖州学院,湖州,浙江 313000 24 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研究所(IISER),Berhampur 760010,印度 25 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研究所(IISER)蒂鲁帕蒂,蒂鲁帕蒂 517507,印度 26 印度理工学院,巴特那,比哈尔邦 801106,印度 27 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州 47408 28 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甘肃 730000 29 查谟大学,查谟 180001,印度 30 联合核研究中心,杜布纳141 980 31 肯特州立大学,肯特,俄亥俄州 44242 32 肯塔基大学,列克星敦,肯塔基州 40506-0055 33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州 94720 34 里海大学,伯利恒,宾夕法尼亚州 18015 35 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慕尼黑 80805,德国 36 密歇根州立大学,东兰辛,密歇根州 48824 37 国立核能研究大学 MEPhI,莫斯科 115409 38 国家科学教育与研究研究所,HBNI,Jatni 752050,印度 39 国立成功大学,台南 70101 40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俄亥俄州 43210 41 旁遮普大学,昌迪加尔160014,印度 42 NRC“库尔恰托夫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普罗特维诺 142281 43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印第安纳州 47907 44 莱斯大学,休斯顿,德克萨斯州 77251 45 罗格斯大学,皮斯卡塔韦,新泽西州 08854 4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安徽 230026 47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广东 510631 48 世宗大学,首尔,05006,韩国 49 山东大学,青岛,山东 266237 50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 201800 51 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纽黑文,康涅狄格州 06515 52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纽约州 11794 53 Instituto de Alta Investigaci´on, Universidad de Tarapac´a, Arica 1000000, Chile 54 天普大学,费城,宾夕法尼亚州 19122 55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学院站,德克萨斯州 77843 56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德克萨斯州 78712 57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58 筑波大学,筑波,茨城 305-8571,日本 59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1408 60 瓦尔帕莱索大学,瓦尔帕莱索,印第安纳州 46383 61 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中心,加尔各答 700064,印度 62 华沙理工大学,华沙 00-661,波兰 63 韦恩州立大学,底特律,密歇根州 48201 64 耶鲁大学,纽黑文,康涅狄格州 06520
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医学科学学院),南科医科大学,广东,中国广东,2 BGI研究,中国Qingdao研究,3 bgi研究中国广州南部师范大学教育部,脑研究与康复研究所,中国,5个创新的发展与疾病教育部,南中国中国技术学院,中国南部,广州大学,广东大学,6广东省级省级免疫学和分子诊断,吉恩·省医学院Forschungsgemeinschaft(DFG) - 再生疗法Dresden,TechnischeUniversitätDresden,德累斯顿,德累斯顿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金华 321004 摘要: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该技术将为生物学、农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事科研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将 CRISPR/Cas9 技术融入高校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了题为“利用 CRISPR/Cas9 技术增强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的创新教学实验。实验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