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调查了语音产生、聆听和自听过程中语音包络跟踪的动态。我们使用的范例是,参与者聆听自然语音(聆听)、产生自然语音(语音产生)和聆听自己语音的回放(自听),同时用脑电图记录他们的神经活动。在时间锁定脑电图数据收集和听觉记录与回放之后,我们使用高斯 copula 互信息测量来估计脑电图中的信息内容与听觉信号之间的关系。在 2 – 10 Hz 频率范围内,我们确定了语音产生和语音感知过程中最大语音包络跟踪的不同延迟。最大语音跟踪发生在感知过程中听觉呈现后约 110 毫秒,以及语音产生过程中发声前 25 毫秒。这些结果描述了说话者和听众语音跟踪的特定时间线,符合语音链的概念,因此也与交流延迟有关。
摘要。提出了一种方法,用于计算量子密钥分布系统(QKD)站的平均进入时间,并通过降低长度的纤维通信线(focl)的段进行顺序进行轮询。构建了对光子脉冲的顺序搜索的状态图和过渡图。是为了找到检测光子脉冲的概率,进入站点同步的平均步骤数,步骤数的差异以及进入连接的平均时间的平均步骤数。注意到,当焦点分为长度降低的部分时,黑暗电流脉冲(DCP)的水平会显着降低。后者允许减少光电探测器的错误警报的概率。对所获得的结果的分析表明,在算法 - 模拟的情况下,提出的算法进入同步时间的时间比进入站点的通信所需的时间少3倍。获得的结果表明有可能增加焦点的长度,同时确保同步误差概率在0.01的水平上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