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培训 1993 年获得巴里大学化学硕士学位(Laurea) 1997 年获得巴里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6-1998 年巴里 CNR CSILM 研究员 1999-2000 年巴里 CNR IPCF 研究科学家 2000-2010 年巴里 CNR IPCF 职员研究科学家 2010-2018 年巴里 CNR IPCF 职员高级研究科学家 2018-至今 意大利巴里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授 研究活动 ML Curri 目前致力于材料化学活动,旨在设计、制造和加工纳米级无机固体,以获得纳米结构和多功能材料,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她参与了制备胶体纳米晶体基无机材料的合成策略开发,用于光催化、能量转换、光电、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她在纳米颗粒和纳米晶体表面工程方面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实现生物共轭、组织成具有定制功能集体特性的中尺度结构(薄膜、2/3 D 组件)以及集成到纳米复合材料中,通过传统和创新的制造技术进行制造。教学和培训活动巴里大学和几所国内外学校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课程讲师。巴里大学化学科学博士委员会成员 参与巴里大学化学系(意大利)学位和博士项目的辅导活动,担任 16 名硕士(Laurea)项目或 II 级硕士项目的导师或联合导师,自 1998 年以来担任 12 名博士生的顾问 多名 CNR 奖学金获得者和研究助理的导师 国家国际博士论文评估委员会成员 项目监督 - 双边美国 - 意大利“重大项目”,由意大利外交和国际合作部 (MAECI) 发起,主题为“用于增强光电探测器的多层插入混合 PbS 量子点薄膜/石墨烯架构”(2019-2021) - 第 7 个 FP 欧洲项目 NMP LIMPID“用于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纳米复合材料”(GA n. 310177) 协调员 2012-2015 CNR IPCF Bari 参与了以下国家和国际项目: - FP7 EU METACHEM“纳米化学和自组装途径用于可见光超材料”2(合同号 228762)(2009-2013)
尊敬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化学工程社区成员和支持者们,作为历史悠久的全球研究强校,新南威尔士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 2022 年取得了创纪录的成绩。今年年初,联邦政府为新南威尔士大学颁发了 5000 万美元的开拓者奖,以加速澳大利亚的清洁能源转型。Rose Amal 教授的 Power-to-X 将在该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很高兴能成为如此有价值且前所未有的计划的一部分。我校还获得了五项享有盛誉的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 (ARC) 奖学金,分别授予 Cyrille Boyer 教授、Kang Liang 博士、Zhaojun Han 博士、Emma Lovell 博士和 Rahman Daiyan。Cyrille Boyer 教授的 ARC 桂冠奖学金将使他能够继续进行世界领先的 (可) 可编程材料光驱动制造研究。我校还很高兴得知联邦政府拨款 3500 万美元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立 ARC 碳科学与创新卓越中心。该卓越中心将由戴黎明教授领导,其他新南威尔士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学者将担任首席研究员,包括 Rose Amal 教授、毛广昭教授和 Nick Bedford 博士。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校获得了创纪录数量的 ARC 发现项目资助,这是政府对个人研究项目的首要支持。在八个 ARC 发现项目中,有四个由我校学者领导,包括由 Jason Scott 副教授和 Rose Amal 教授领导的“将二氧化碳串联光催化转化为高价值碳氢化合物产品”;由 Per Zetterlund 教授领导的“序列定义聚合物自动合成先进材料”;由毛广昭教授领导的“示踪功能化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以及由 Kourosh Kalantar-Zadeh 教授领导的“获取用于低温化学反应的液态贵金属”。2022 年对于新南威尔士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来说是一个真正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都期待着发现 2023 年会发生什么。感谢我们所有的学术和专业员工、学生、合作伙伴和支持者,让 2022 年成为如此成功和有意义的一年。祝一切顺利,毛光照教授
L. Xi 博士,YM Lam 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加坡 639798 南洋理工大学分析、特性、测试和模拟设施(FACTS),新加坡 639798 电子邮箱:ymlam@ntu.edu.sg M. Zhang 博士,L. Zhang 博士,YM Lam 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加坡 639798 TTS Lew 博士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新加坡 138634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新加坡 117585
1 阮必成大学应用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胡志明市 700000,越南 2 阮必成大学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胡志明市 700000,越南 3 维新大学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高级化学中心,03 光忠,岘港 550000,越南 4 维新大学自然科学学院,03 光忠,岘港 550000,越南 5 胡志明市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胡志明市 700000,越南 6 胡志明市医药大学药学院,胡志明市 700000,越南 * 通信地址:tavy@ntt.edu.vn (VAT);vongoclinhgiang@uphcm.edu.vn (GNLV);电话:+84-028-39404043(增值税)
1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发育及再生生物学项目,香港沙田,香港;2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科技与工程学院,福建,中国;3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癌症生物学及实验治疗学项目,香港沙田,中国;4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生物园实验室,广州,中国;5 哈德逊医学研究所生殖健康中心生殖干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墨尔本,澳大利亚;6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系,香港新界沙田,中国
1 意大利帕尔马大学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系,2 意大利 IMEM-CNR,3 匈牙利科学院能源研究中心,匈牙利技术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所,4 意大利帕尔马大学化学、生命科学与环境可持续性系,5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戈尔登分校共享仪器设施,6 德国柏林莱布尼茨研究所 Paul-Drude-Institut für Festkörperelektronik,7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8 德国弗劳恩霍夫 IAF,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
铝、铁和锰硫酸杂质对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影响 第 80 页 Maedeh Pahlevaninezhad、Ehsan Aminfar、Majid Pahlevani、Edward Roberts 卡尔加里大学化学与石油工程系,2500 University Dr NW,Calgary,AB T2N 1N4,加拿大 能源研究和清洁非常规技术解决方案中心,ARIS,SAIT,Aldred Centre,Calgary,AB T2M 0L4,加拿大 皇后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99 University Avenue,Kingston,Ontario,K7L 3N6,加拿大
1 首尔国立大学药学院药科学研究所,韩国首尔 08826。2 首尔国立大学生物工程跨学科项目,韩国首尔 08826。3 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系,韩国首尔 03080。4 首尔国立大学融合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分子医学和生物制药科学,韩国首尔 08826。5 Arontier Co.,韩国首尔 06735。6 首尔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韩国首尔 08826。7 首尔国立大学化学过程研究所、工程研究所和 BioMAX,韩国首尔 08826。
a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西安,中国 b 朱夫大学科学与艺术学院物理系,沙特阿拉伯 Al-Gurayyat 756 号信箱 c 梅努菲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物理与工程数学系,埃及 Menouf 32952 d 塔伊夫大学科学学院化学系,沙特阿拉伯 Taif 21944 号信箱 11099 e 宋卡王子大学工程学院专业工程系能源技术项目,泰国宋卡合艾 90110 Karnjanavanich 路 15 号,应用科学学院,马来西亚玻璃市亚劳 Cawangan Perlis 02600 g 哈立德国王大学先进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RCAMS),沙特阿拉伯 Abha 61413 号信箱 9004哈立德国王大学,邮政信箱 9004,艾卜哈 61413,沙特阿拉伯 i 哈立德国王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邮政信箱 9004,艾卜哈 61413,沙特阿拉伯 j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湖泊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12 k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材料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多尺度计算材料设施,福州 350100,中国 l GLA 大学化学系纳米技术实验室,北方邦马图拉 281406,印度 m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n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金华 321004,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