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70 米天线替换研究 ...................................................................... 284 10.1.1 延长现有 70 米天线的使用寿命 .............................................................. 285 10.1.2 设计新型 70 米单孔径天线 ...................................................................... 285 10.1.3 排列四个 34 米孔径天线 ............................................................. 286 10.1.4 排列小型天线 ...................................................................... 287 10.1.5 排列平板天线 ...................................................................... 288 10.1.6 实施一对球形高效反射元件天线概念 ............................................. 289
大型孔径天线不仅可以为传统的通信服务和雷达提供帮助,还可以实现新的通信,遥感,深空探测和电力传输航天器的新方法。较高的天线孔可保证更高的信号分辨率和信噪比,而其精度则驱动其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在过去,开发高孔径天线是一项技术挑战,受到高刚度和重组件而针对发射限制的部署的限制,但最近在轨道上自主制造和组装方面的进步为直接在太空中直接开发的大型和光线结构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但是,如果许多文献中的许多作品都集中在空间中的大型天线制造上,那么[1]中的许多工程挑战,例如表面准确性,航天器稳定性和部署可靠性,仍然对这些技术的实际去风险施加限制。拟议的项目具有提出大型天线的欧洲端到端轨内组装方案的发展,并通过小规模的实验基准表明其关键技术挑战。通过利用团队中可用的技能建模和控制大型柔性结构[2,3]和天线技术[4,5],该项目将重点放在:
[1] T. Yilmaz 和 OB Akan,“60 GHz 消费类无线通信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挑战”,IEEE 消费电子学报,第 62 卷,第 3 期,2016 年。[2] RC Daniels 和 RW Heath,“60 GHz 无线通信:新兴要求和设计建议”,IEEE 车辆技术杂志,第 2 卷,第 3 期,第 41-50 页,2007 年。[3] YP Zhang 和 D. Liu,“用于无线通信的高度集成毫米波设备的片上天线和封装天线解决方案”,IEEE 天线与传播学报,第 57 卷,第 3 期,2016 年。 10,第 2830-2841 页,2009 年 10 月。[4] MK Hedayati 等人,“5G 通信系统中片上天线设计以及与纳米级 CMOS 中 RF 接收器前端电路集成的挑战”,IEEE Access,第 7 卷,第 43190-43204 页,2019 年。[5] TH Jang、YH Han、J. Kim 和 CS Park,“具有非对称插入的 60 GHz 宽带低剖面圆极化贴片天线”,IEEE 天线与无线传播快报,第 19 卷,第 1 期,2011 年。 1,第 44-48 页,2020 年 1 月。[6] A. Jaiswal、MP Abegaonkar 和 SK Koul,“60 GHz 高效宽带凹陷接地微带贴片天线”,IEEE 天线与传播学报,第 67 卷,第 1 期,2020 年 1 月。 4,第 2280-2288 页,2019 年 4 月。[7] J. Zhu、Y. Yang、C. Chu、S. Li、S. Liao 和 Q. Xue,“采用低温共烧陶瓷 (LTCC) 技术的 60 GHz 高增益平面孔径天线”,2019 年 IEEE MTT-S 国际无线研讨会 (IWS),中国广州,第 1-3 页,2019 年。[8] MV Pelegrini 等人,“基于金属纳米线膜 (MnM) 的中介层用于毫米波应用”,第 11 届欧洲微波集成电路会议 (EuMIC),伦敦,2016 年,第 532-535 页,201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