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期间进行体力锻炼以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 简称 Neo-ACT 试验 (NCT05184582) 试验设计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 试验原理新辅助化疗 (NACT) 是目前对乳腺肿瘤大于 20 毫米和/或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尤其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2) 和三阴性乳腺癌 (TNBC)。NACT 疗效的最佳证明是病理完全缓解 (pCR),即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中没有残留侵袭性肿瘤。如今,pCR 经常被用作肿瘤药物试验的替代终点,该试验侧重于新化合物,通常与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相结合。虽然 NACT 具有为肿瘤学新药化合物提供快速审批的优势,但早期对提高生存率的预期并未实现。然而,额外的全身药物治疗方案是有代价的,并且相关的副作用和毒性也很重要。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无毒的患者驱动的生活方式干预(例如体育锻炼)可以提高 NACT 疗效,从而降低局部区域治疗的剂量。积极锻炼可将乳腺癌风险降低 20-30%,并且锻炼可以减少乳腺癌动物模型中的肿瘤生长。锻炼可能通过减少全身炎症和增强抗肿瘤免疫细胞功能发挥作用,改善血流和灌注,从而提高肿瘤对全身治疗的敏感性,减少全身炎症并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健康人类受试者进行一次体育锻炼的短期压力可以诱导免疫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中,而自愿跑步的小鼠的原发性肿瘤生长减少。化疗期间进行体育锻炼是可行且安全的。观察性研究表明,运动对乳腺癌具有预防复发和死亡率的作用。长期跟踪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显示生存率提高
和百分比,而连续变量则在适当情况下总结为平均值和标准差或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使用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确认连续变量数据分布的正态性。对于两组之间连续变量的比较,使用学生 t 检验或 Mann-Whitney U 检验,具体取决于统计假设是否成立。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以确定预测 NAC 后完全缓解的因素。每个变量都被建模为单变量,不考虑其他变量,并通过多元逻辑回归揭示共同效应。对于对反应具有统计学显着影响的变量,报告了优势比 (OR) 和置信区间 (CI)。
摘要 使用患者来源的抗 CD19 嵌合抗原受体 (CAR) T 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已证明对治疗无效的晚期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相反,由于靶向肿瘤外毒性、肿瘤 T 细胞浸润不良、CAR T 细胞扩增效率低、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和苛刻的预处理方案,CAR T 细胞治疗包括晚期胃癌 (GC) 在内的实体瘤更具挑战性。我们报告了自体 Claudin18.2 靶向 CAR T 细胞 (CT041) 在转移性 GC 患者中的出色效果,该患者在四线全身化疗和免疫疗法联合治疗后病情出现进展。在两次 CT041 输注后,患者的靶病变完全缓解,并维持了 8 个月的总体部分缓解,仅出现少量腹水。此外,肿瘤相关的循环肿瘤 DNA (ctDNA) 减少与 CAR-T 细胞快速扩增和放射学反应同时发生。没有发生严重毒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这一经验支持使用 CAR-T 细胞疗法靶向 Claudin18.2 阳性 GC,并有助于验证 ctDNA 作为 CAR-T 细胞疗法中的生物标志物。临床见解:Claudin18.2 靶向 CAR-T 细胞可以安全地在挽救性转移性 GC 中提供完整的客观和 ctDNA 反应。
确定病理完全缓解 (pCR) 可能是规划个体治疗的重要步骤,从而改善生存预后。实现乳房 pCR 不仅可以提高生存率,而且与无病腋窝有关,因此增加了安全避免腋窝手术的可能性。目前,通过手术或对腋窝进行放射治疗来降低腋窝管理的趋势主要取决于乳腺癌 (BC) 患者是否实现 pCR。研究表明,某些特征可以预测 pCR,即使仍然很难识别这些因素。进行了文献综述以确定这些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使用 PubMed、Google Scholar 和 EMBASE 在 MEDLINE 数据库中进行了搜索。结果显示 1368 项研究,其中 60 项符合标准。这些研究根据其涉及的主题进行分类。这些参数包括年龄、种族、亚型、临床病理学、免疫学、影像学、肥胖、Ki-67 状态、维生素 D 和遗传学。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可以用于特定亚型,以个性化治疗和监测治疗反应。pCR 的预测因素多种多样,应加以利用,以个性化患者治疗,最终获得最佳结果。这些决定因素还可用于监测新辅助治疗的反应,从而调整治疗。开发针对 BC 亚型多样性的标准化标记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必须协同应用这些因素才能提供最佳结果。
胃食管腺癌预后极差,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胃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 (GERD)、巴雷特食管、肥胖和吸烟的继发因素,大多数患者病情严重。不到 50% 的患者接受了治愈性治疗。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除手术外,化疗和/或放疗被认为是标准治疗方法。虽然化疗仍然是转移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并且可以提高总体生存率,但由于化疗耐药性和有限的靶向治疗方法,胃食管腺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LSTA1(certepetide)是一种新型试验药物,旨在选择性靶向并增强抗癌药物进入实体肿瘤的吸收。临床前研究表明,LSTA1 可降低 T 调节细胞的百分比,并增加抗癌细胞毒性 CD8+ T 细胞的百分比,从而使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LSTA1 还被证明可抑制高度纤维化肿瘤中的转移级联反应。临床研究表明,在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LSTA1 与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使用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活性 [1]。鉴于其新颖的作用机制,LSTA1 完全不受其作用的治疗方式影响,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疗法。
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呈上升趋势(1-3)。20%~25%的乳腺癌患者存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4),与侵袭性行为及预后不良相关(5)。新辅助化疗(NACT)可显著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促进肿瘤退化,提高乳房保留率,已成为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6)。一些可靠的NACT预后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如病理完全缓解(pCR)、Miller-Payne评分系统(7,8)。新辅助化疗后pCR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非pCR患者(9-11)。
转移性 BRAF V600E 突变结直肠癌与较差的总体生存率和对标准疗法的适度疗效相关。此外,生存率受微卫星状态的影响。在结直肠癌的广泛基因亚群中,微卫星稳定和 BRAF V600E 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最差。在此,我们介绍了一个患者案例,该病例使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和西妥昔单抗作为后线治疗,对一名 52 岁患有晚期 BRAF V600E 突变、微卫星稳定结肠癌的女性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治疗效果。该患者在接受三联疗法 1 年后获得完全缓解。由于皮肤毒性为 3 级,且粘膜毒性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治疗降级为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并继续进行双重治疗 41 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 年来,患者停止治疗,目前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十二指肠腺癌(DA)是极为罕见且侵袭性极强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治疗方面也缺乏特异性的共识和推荐,因此常将其合并胃癌、结直肠癌。现报告1例晚期DA患者,接受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获完全缓解(CR)。患者2020年10月根治术后病理诊断为DA,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按时接受辅助化疗,术后6个月患者发现多发淋巴结肝脏及腹部转移。考虑病情进展,给予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1周期,1周期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癌胚抗原(CEA)5.03ng/ml(0~5ng/ml),糖类抗原19-9(CA19-9)747.30U/ml(0~37U/ml)。患者还出现了无法耐受的卡培他滨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即手足综合征。针对以上原因,患者在第2周期将卡培他滨换为S-1,化疗方案变为SOX(奥沙利铂+S-1);在SOX方案中同时加入贝伐单抗注射液,继续以SOX加贝伐单抗的方案定期治疗7个周期。整个治疗期间肝转移灶呈持续缩小趋势;肿瘤标志物亦呈下降趋势。最终患者在第7个周期获得完全缓解(CR)。完成化疗后,对患者腹腔内存在的耐药转移淋巴结进行放疗,共计10次。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和阻塞性黄疸,最终未能完成放疗计划。目前患者继续使用贝伐单抗和S-1维持治疗,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本例晚期DA,
Durvalumab是一种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阻断抗体,可以使T细胞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11)。在CASPIAN研究中,durvalumab联合铂类-依托泊苷作为一线治疗显著改善了ES-SCLC患者的OS(12)。但对于LS-SCLC,免疫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进行的全球随机临床试验(RCT)ADRIATIC试验(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3703297)研究了durvalumab联合或不联合tremelimumab对完成同步放化疗的LS-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真诚希望ADRIATIC试验的数据能改变LS-SCLC的治疗格局。在LS-SCLC中,手术治疗仅适用于T1~2N0患者,放化疗在LS-SCLC患者的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初始反应率较高,但复发和难治患者仍然难以治疗。许多临床试验已经研究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NSCLC治疗中的应用,发现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13,14)。因此,我们推测durvalumab联合新辅助化疗也将是LS-SCLC的良好治疗选择。
Daniel A King 1 , Amber R Smith 2 , Gino Pineda 3 , Michitaka Nakano 4 , Flavia Michelini 5 , S. Peter Goedegebuure 6 , Sheeno Thyparambil 7 , Wei-Liao 7, Aaron McCormick 4, Jihang Ju 4, Michele Cioffi 8, Xiuli Zhang 6, Jasreet Hundal 6, Malachi Griffith 9, Carla Grandori 10, Maddy Pollastro 10, Rachele Rosati 10, Astrid Margossian 10, Payel Chatterjee 10, Trevor Ainge 10, Marta Flory 11 , Paolo Ocampo 12 , Lee-may Chen 13 , George A Poultsides 14 , King D Baron 15 , Daniel T Chang 16 , Joseph M Herman 17 , William E Gillanders 6 , Haeseong Park 18 , William A Hoos 19 , Mike Nichols 20 , George A Fisher 3 , Calvin J Ku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