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评估尼日利亚阿夸伊博姆州主要湿地(Nwaniba、Ibaka、Ibeno 和 Itu)的对虾(Macrobrachium vollenhovenii)鱼片中的微生物含量、物种特征和组成。使用标准微生物程序确定对虾鱼片中的微生物含量、物种特征和组成。研究结果显示,总异养细菌计数范围从 Ibeno 样本的 2.10 x 104cfu/g 到 Itu 样本的 7.30 x 104cfu/g。Itu 样本还记录了总异养真菌计数的最高值(3.5 x 104cfu/g)。共分离出 8 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弗氏节杆菌和沙门氏菌)和 6 种真菌(热带念珠菌、黑曲霉、黄曲霉、土曲霉、粘毛霉和根霉)。细菌种类藤黄微球菌和弗氏节杆菌的出现频率为 100%,而真菌种类为热带念珠菌。这些湿地地区的虾样本中存在这些致病生物可能意味着对虾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尤其是当产品在食用前未煮熟或加工不当时。 DOI:https://dx.doi.org/10.4314/jasem.v27i11.37 开放获取政策:JASEM 发表的所有文章均为由 AJOL 提供支持的 PKP 下的开放获取文章。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无需特殊许可即可重新使用 JASEM 发表的全部或部分文章,包括图版、图表和表格。版权政策:© 2023 作者。本文是一篇开放获取文章,根据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 (CC-BY-4.0) 许可的条款和条件分发。只要引用原始文章,即可重新使用文章的任何部分而无需许可。引用本文为:EFFIONG, M. U; ADEYEMI, AV (2023)。对尼日利亚阿夸伊博姆州主要湿地对虾(Macrobrachium vollenhovenii)鱼片的微生物负荷、物种特征和组成进行评估。 J. Appl. Sci. Environ. Manage. 27 (11) 2643-2649 日期:收到日期:2023 年 9 月 30 日;修订日期:2023 年 10 月 29 日;接受日期:2023 年 11 月 7 日 出版日期:2023 年 11 月 30 日 关键词:湿地、异养细菌计数、真菌计数、Macrobrachium vollenhovenii 世界各地海鲜中毒事件的不断增加凸显了微生物控制在渔业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微生物风险评估已成为评估食品和水供应安全的新兴工具(Effiong 和 Christopher,2020 年)。据报道,对虾携带可导致海传播疾病的病原体(Iwamoto 等人,2010 年)。据报道,其中一些致病菌(弧菌属、沙门氏菌属、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可导致人类出现各种健康问题(Lipp 和 Rose,2011 年)。尽管虾具有健康和营养价值,但它极易腐烂,肠道中可能寄生大量细菌
摘要。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爆发的中期死亡综合症期间,对 24 只濒死对虾进行了调查,首次从中培养出 14 株支原体分离株。从对虾的鳃附属物、大脑和眼睛中分离出支原体。支原体在含有 0.5 至 3.0% 氯化钠和 20% 胎牛血清的改良 Frey 培养基中,在有或没有 CO2 的情况下在 20 至 37°C 之间生长。在 37°C 和 5% CO2 下观察到最佳生长。所有菌株都经过大小过滤和克隆,并将它们的形态、生化和生物分子特征与以前描述的支原体种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属于 2 个新种,为其指定了临时名称支原体 P1 (MPI) 和支原体 P2 (MP2)。两种支原体都能发酵大多数测试的碳水化合物,但不能水解精氨酸和尿素。MP1 产生薄膜和斑点,具有高磷酸酶活性,但 MP2 不会产生薄膜或斑点,也没有磷酸酶活性。两种物种都能裂解绵羊红细胞。从 MP1 DNA 中制备基因组文库(Mbol 消化)并克隆到 pUC19 中。使用从纯化的 MPI 制备的探针进行菌落杂交,以识别感兴趣的菌落。通过用 EcoRI 和 HindIII 消化从重组质粒中回收 MP1 DNA 片段。该 DNA 用于制备随机引物探针,用于与来自 MP1、MP2、M. bovis、M. dispar、M. agalactiae、M. bovjyenitalium、M. ovipneumonjae、支原体组 7、M. aryinini 和属于不同属的细菌的固定 DNA 进行点印迹杂交分析。该探针仅与来自 MP1 的基因组 DNA 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提高灵敏度,设计了一种 MP1 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方法,并产生了 254 bp 扩增子,可将 MP1 与所有其他测试的支原体 DNA 区分开来。使用 DNA 探针和 PCR 检测方法,从患病虾中分离出的大多数支原体可指定为菌株 MP1 (11/14,-80%)。
摘要。从患白斑综合症的病虾斑节对虾中纯化出病原病毒。负染制剂显示病毒是多形性的。它呈梭形或杆状。在负染制剂中,病毒体最宽处为 70 至 150 纳米,长 250 至 380 纳米。在某些病毒体中,尾状突起从一端延伸。衣壳显然是由堆叠的亚基环组成。这些环与衣壳的纵轴垂直排列。病毒基因组是双链 DNA 分子,可产生至少 22 个 Hind 111 片段。DNA 的全长估计长于 150 kbp。根据病毒的形态特征和基因组结构,我们确认白斑综合征相关病毒(MJSSV)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裸杆状病毒亚科(Nudibaculovirinae)NOB属(非封闭型杆状病毒),并将本分离株命名为PmNOBIII,并建议使用WSBV(与白斑综合征相关的杆状病毒)来指示PmNOBIII相关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