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部分:机构数据 4-69 A.机构简介 4-6 B. 标准输入 7-69 2.第二部分:评估报告 70-232 1.执行摘要 71-79 2.标准分析 80 标准 I:课程方面 81-86 标准 II:教学-学习和评估 87-100 标准 III:研究、咨询和推广 101-154 标准 IV: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 155-179 标准 V:学生支持和进步 180-195 标准 VI:治理和领导力 196-209标准 VII:创新实践 210-218 3.机构学术活动规划 219-231 4.机构负责人声明。232 3.第三部分:附录 233-332 3.1 学生反馈 234 3.2 教师评估报告 235 3.3 高等教育评估价值框架 236-238 机构 3.4 自我评估报告附件 239 3.4.1 国家教师教育情况简介、规则、条例和政策 240-245 3.4.2 机构学术日历和时间表。246-287 3.4.3 教学大纲副本。288-301 3.4.4 学校总体规划 302 3.4.5 学生对课程和师资的反馈 303-311 3.4.6 上一财年的审计收支报表 312 2015-16 3.4.7 账户审计信息 313 3.4.8 最新 NCTE 认可令副本 314-317 3.4.9 大学认可函副本。318 3.4.10 2015-16 学年大学成绩 319 3.4.11 实践教学反馈样本 320-322 3.4.12 IQAC 会议记录 323 3.4.13 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324-326 3.4.14 教师评估报告 327 3.5 记录“最佳实践”的数据表 328-331 3.6 费用结构 332
HE ICAR 一直致力于为农业教育质量保证带来必要的改革。理事会已任命国家核心小组和 BSMA 委员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协商,修订和重组研究生和博士课程,以应对挑战并利用农业和相关科学各个学科的机遇。据观察,学术规定必须进行范式转变,以遵守国家教育政策-2020 的各项规定。令人欣慰的是,各委员会在制定课程和学术规定时,都采取了灵活、多学科和整体的方法。学生有机会选择课程来支持他们计划的研究活动,注册在线课程,并在硕士课程期间进行实习以培养创业精神。此外,还引入了教学助理职位,为博士生提供教学、评估和其他相关学术事务方面的经验。这是世界各地博士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将解决许多机构/大学的师资短缺问题。通过与学科专家的深入讨论,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对 79 个学科的硕士和博士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重组,并引入了新课程。教学大纲已进行适当修订,旨在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技能,以塑造创业精神,并为全球竞争力做好准备。委员会还审查了有关机构、著名科学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理事会诚挚感谢国家核心小组主席 Arvind Kumar 博士及其成员指导制定符合当代和预测的国家和全球农业趋势的教学大纲。理事会承认所有 19 个 BSMA 委员会主席和成员为编制教学大纲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贡献。我非常高兴地向农业教育司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在 N.S. 博士的指导下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前副总干事 Rathore 和 R.C. 博士。副总干事 Agrawal。我赞扬前助理总干事 (EQR) G. Venkateshwarlu 博士的真诚努力和对会议的全面协调。特别感谢 DKMA 推出六卷本的完整教学大纲。
农业教育质量保证研究所一直在努力推动必要的改革。理事会已任命国家核心小组和 BSMA 委员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协商,修订和重组研究生和博士课程,以应对挑战并利用农业和相关科学各个学科的机遇。据观察,学术规定必须进行范式转变,以符合国家教育政策 2020 的各项规定。令人欣慰的是,各委员会在制定课程和学术规定时,采取了灵活、多学科和整体的方法,并采取了适当的谨慎态度。学生有机会选择课程来支持他们计划的研究活动,注册在线课程,并在硕士课程期间进行实习以培养创业精神。此外,还引入了教学助理职位,为博士学者提供教学、评估和其他相关学术事务方面的经验。这是世界各地博士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解决许多机构/大学的师资短缺问题。通过与学科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对 79 个学科的硕士和博士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并引入了新课程。教学大纲已进行了适当修订,旨在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技能,以培养创业精神,并为全球竞争力做好准备。委员会还审查了有关机构、著名科学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理事会真诚感谢国家核心小组主席 Arvind Kumar 博士及其成员的指导,以根据当代和预测的国家和全球农业趋势制定教学大纲。理事会感谢 19 个 BSMA 委员会的所有主席和成员为编制教学大纲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我非常高兴地向农业教育司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在前任副总干事 NS Rathore 博士和副总干事 RC Agrawal 博士的指导下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我赞扬前任助理总干事 (EQR) G. Venkateshwarlu 博士的真诚努力和对会议的全面协调。特别感谢 DKMA 出版了六卷完整的教学大纲。
1.1 CBE的引入 CBE即能力本位教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兴起的一种针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模式,到20世纪中叶,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传到加拿大后,在20世纪后期逐渐推广到欧洲、亚洲、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1]。在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正进入一个多平面、多主体参与的新阶段,它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引起了整个教育观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教与学中的各种行为等的彻底变革,是一种职业教育思想。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相对于学科本位思想而言的,其中心在于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中的核心地位,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知识体系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取决于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2 CBE的研究内容从早期的课程教学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CBE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发展。CBE研究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由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和CMI(计算机管理教学)。CAI就是利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为学生服务。其研究内容包括:CAI的核心技术,如课件开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教学模式与策略,如协同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协作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包括:从教师角度考虑人机教学的有效性和从教学软件制作人员角度考虑教学有效性等。CMI是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多种应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CMEA,包括档案管理、教务管理、学校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另一个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包括CAT、教学监控系统、CIPS等。
A 主题: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分支:CSE 师资:博士,教授(CSE)12IT302CV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教学:每周 4 节课 学分:4 学期分数:25 期末考试:75 分 期末考试时长:3 小时 第一单元 UML 简介 - CO1:建模的重要性 - CO1、建模原则 - CO1、面向对象建模 - CO1、UML 的概念模型 - CO1、架构 - CO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 CO1。第二单元基本结构建模 - CO2:类 - CO2、关系 - CO2、常见机制 - CO2 和图表 - CO2。高级结构建模 - CO2:高级类 - CO2、高级关系 CO2、接口、类型和角色 - CO2、包 - CO2。第三单元类图和对象图 – CO1 & CO2:术语 – CO1 & CO2、概念 – CO1 & CO2、类图和对象图的建模技术 – CO1 & CO2。第四单元基本行为建模-I – CO2:交互 CO2、交互图 CO2。第五单元基本行为建模-II – CO2 & CO3:用例 – CO2 & CO3、用例图 – CO2 & CO3、活动图 – CO2 & CO3。第六单元高级行为建模 – CO2 & CO3:事件和信号 – CO2 & CO3、状态机 – CO2 & CO3、流程和线程 – CO2 & CO3、时间和空间 – CO2 & CO3、状态图 – CO2 & CO3。第七单元架构建模 – CO4:组件 – CO4、部署 – CO4、组件图 – CO4 和部署图 – CO4。第八单元案例研究:统一库应用程序 – CO5。教科书:1. 统一建模语言用户指南,Ivar Jacobson 和 Grady Booch,James Rumbaugh,Pearson Education,2009 年。2. UML 2 工具包,Magnus Penker、Brian Lyons、David Fado 和 Hans-Erik Eriksson,Wiley-Dreamtech India Pvt.Ltd.,2004 年。参考文献:1. UML 中的面向对象设计基础,Meilir Page-Jones,Pearson Education,2000 年。2. 使用 UML2 建模软件系统,Pascal Roques,Wiley-Dreamtech India Pvt. Ltd.,2007 年。3. 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Atul Kahate,第 1 版,McGraw-Hill Companies,2007 年。
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成立于 1994 年,已走过 25 年的辉煌历程。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是印度唯一一所跻身 2014 年伦敦泰晤士高等教育 (THE) 公布的世界前 100 所大学(建校时间不到 50 年)的学术机构,并且至今仍在各种国际排名中保持这一地位。与历史较悠久的印度理工学院和德里大学一样,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在最近发布的 QS 世界排名中也位列 500 名以下。根据最权威的科学研究杂志《自然》的评估,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在研究引用方面位列印度领先的科学研究机构第 7 位,该杂志也是师资与出版物比率最高的机构之一,约为 4.5。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在 2018 年由人力资源与资源部 (MHRD) 开展的国家机构排名框架中,工程专业排名第 7,综合排名第 9。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还在印度政府开展的“清洁排名”中位列第二。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拥有印度最美丽的教育校园之一,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人们坚信,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自 1985 年《阿萨姆协议》签署以来,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东北地区人民的愿望。该学院为学生提供全套住宿,拥有世界一流的设施,并拥有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职员工。IITG 的愿景是成为寻求最佳科学、工程和技术教育的首选目的地,并因其卓越的研究、对发展活动的追求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注而获得国际认可。学术卓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断补充思想和创造新的研究和创新领域,吸引寻求教育、研究和开发以及产品开发合作的组织。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跟上不断增加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对这个研究所提出了重大挑战。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正试图加强所有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研究计划,特别是纳米科学和技术、生物工程和数据科学。环境科学和数据科学的范围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并且正在迅速扩大。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在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医疗保健和生物信息学、柔性电子、先进功能材料、可持续聚合物、水资源和管理等生物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证明了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在研究方面追求卓越的愿望。
丹麦奥胡斯大学跨学科纳米科学中心 (iNANO) 提供生物传感纳米等离子体学博士后职位 丹麦奥胡斯大学 iNANO 中心纳米生物界面小组 (www.inano.dk/sw16190.asp) 提供生物传感纳米等离子体学博士后研究职位,即日起开始。该职位为期 1 年,可能再延长 2 年(1+2 年)。该项目重点研究光刻生产的纳米粒子中的等离子体杂化。通过纳米级制造在金属和金属电介质中控制纳米粒子的耦合 [1-3],并用于理解和利用等离子体杂化来设计纳米光学生物传感器。将通过将纳米等离子体装置与大分子纳米图案 [9] 相结合,开发用于折射率传感 [4- 7] 和表面增强光谱检测 [8] 的纳米装置。成功的申请者应拥有纳米科学、物理学、表面化学或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并有成功的科学记录。拥有等离子体、纳米制造、表面改性和/或纳米级表征方面的经验将是一种优势。跨学科研究中心 (iNANO) (www.inano.dk) 是位于奥胡斯大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和教育中心,拥有 60 名高级科学家、约 100 名博士后和约 120 名博士生。该中心结合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师资,开展世界一流的跨学科研究。该中心提供广泛的基础设施、工具和专业知识,包括新启用的洁净室。该中心设有 5 年制纳米技术本科课程和纳米科学研究生院 (www.inanoschool.dk),提供全方位的教育环境。除了庞大的基础研究基础外,该中心还拥有大量正在进行的工业项目和合作伙伴关系。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Duncan Sutherland 副教授 (duncan@inano.dk,电话 +45 89 42 55 47)。潜在候选人应将其简历和完整出版物清单发送至 duncan@inano.dk 1. A. Dmitriev、C. Hägglund、S. Chen、H. Frediksson、T. Pakizeh、M. Käll 和 DSSutherland Nano Letters 8 (11) 3893-3898 (2008) 2. A. Dmitriev、T. Pakizeh、T. Rindzevicius、M. Käll 和 DS Sutherland Small 3 2 294-299 (2007) 3. H. Fredriksson、Y. Alaverdyan、A. Dmitriev、C. Langhammer、DSSutherland、M. Zäch 和 B. Kasemo Advanced Materials 19:23 4297- 4302 (2007) 4. EM Larsson、J. Alegret、M. Käll 和DSSutherland Nano Letters 7 (5) 1256-1263 (2007) 5. A. Dahlin, M. Zach, T Rindzevicius, B.Kasemo, M. Käll, DS Sutherland 和 F. Höök 美国化学学会杂志 127 (14): 5043-5048 (2005) 6. R.Toftegaard, J. Arnbjerg、PROgilby、A. Dmitriev、DSSutherland、L. Poulsen Angew。化学。国际。埃德。 47:32 6025-6027 (2008) 7. H.阿盖利,J. Malmstrom, EM Larsson, M. Textor 和 DS Sutherland Nano Letters 6 (6): 1165-1171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