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纳米技术领域的进步,纳米图案化不仅在高附加值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廉价产品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大规模生产廉价产品所需的技术,如连续卷对卷 (R2R) 工艺,正在迅速兴起。人们对亚微米和纳米模具的制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激光干涉曝光来制造可用于连续卷对卷图案化的纳米图案圆柱形模具。此外,我们还展示了使用棱镜在圆柱体(长度为 300 毫米,直径为 100 毫米)上制造无缝图案的螺旋曝光工艺。使用 UV 树脂将图案转移到平面模具上,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图案均匀,具有纳米图案线宽(75 纳米)和亚微米周期(286 纳米)。观察结果表明,使用激光干涉光刻制造卷模的方法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无缝图案化方法。
摘要:多功能玻璃因其出色的机械、光学、热学和化学性能组合而在许多成熟和新兴行业中很常见,例如微电子、光伏、光学元件和生物医学设备。通过纳米/微图案化进行表面功能化可以进一步增强玻璃的表面特性,将其适用性扩展到新的领域。尽管激光结构化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吸收材料,但透明材料在可见激光辐射下的可加工性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生产小于 10 µ m 的结构。在这里,基于干涉的光学装置用于通过可见光谱中 ps 脉冲激光辐射的非线性吸收直接对钠石灰基板进行图案化。制作的线状和点状图案具有 2.3 至 9.0 µ m 之间的空间周期和高达 0.29 的纵横比。此外,在这些微结构中可以看到特征尺寸约为 300 nm 的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 (LIPSS)。纹理化表面显示出显著改变的特性。也就是说,经过处理的表面具有增强的亲水行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达到超亲水状态。此外,微图案充当浮雕衍射光栅,将入射光分成衍射模式。优化了工艺参数,以产生具有超亲水特性和衍射效率超过 30% 的高质量纹理。
干涉数据与来自地面摄影测量和运动结构 3D 点云。在确定内在和外在方向参数后,将地面雷达干涉测量获得的数据投影到点云上,然后投影到初始照片上。在照片上可视化边坡变形测量值可提供易于理解和分发的信息产品,尤其是对于难以接近的目标区域,例如陡峭的岩壁或岩石坠落区。比较了四种方法的参考步骤和最终可视化的适用性和误差传播:(a) 使用测量相机和立体图像摄影测量的经典方法;(b) 使用测量相机获取的图像,使用运动结构自动处理;(c) 使用数码紧凑型相机获取的图像,使用运动结构处理;(d) 无标记方法,使用数码紧凑型相机获取的图像,使用运动结构,无需人工地面控制点。完全无标记方法可用于高分辨率雷达干涉测量的可视化,有助于生成可供解释的可视化产品。
冷原子干涉测量法的最新进展为量子惯性传感器的太空应用铺平了道路,随着太空中可进行的更长询问时间,量子惯性传感器的稳定性预计会大幅提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马赫-曾德尔型冷原子加速度计的在轨模型。在不同的定位和旋转补偿方法假设下进行了性能测试,并评估了各种误差源对仪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空间原子干涉测量法的当前和未来进展,并从三种不同情景下研究了它们对卫星重力任务中量子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最先进情景(预计 5 年内准备好发射)、近期(预计在未来 10 到 15 年内发射)和远期情景(预计在未来 20 到 25 年内发射)。我们的结果表明,通过将静电加速度计放置在卫星的质心处,将量子加速度计放置在卫星的横向轨道轴上,可以实现最高灵敏度。我们表明,使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接近 5 10 10 m/s 2 / ffiffiffiffiffiffiffi Hz p 的灵敏度水平。我们还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和遥远的将来,太空中的原子干涉测量法预计将分别达到 1 10 11 m/s 2 / ffiffiffiffiffiffiffi Hz p 和 1 10 12 m/s 2 / ffiffiffiffiffiffi Hz p 的灵敏度水平。考虑到未来的量子加速度计的技术能力,提出了原子干涉测量法改进路线图,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性能。最后,讨论了在未来太空任务中使用超灵敏原子干涉测量法的可能性和挑战。2024 COSPAR。由 Elsevier BV 出版 这是一篇根据 CC BY-NC-ND 许可协议开放获取的文章(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测量方法。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获取的压力历史来计算爆震波的传播速度,或者记录自发光现象的高速视频以定位燃烧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获得RDRE内部爆震波本身的形状、燃料/氧化剂气体混合物的干涉模式等信息,这些信息无法使用常规方法确定,但却极其重要RDRE 的实际应用需要定量可视化测量。被称为纹影法和阴影图法的方法广泛用于可视化和测量流动,但为了获得定量信息,更适合采用可以测量干涉条纹的干涉测量法。在一般的干涉仪方法中,将从作为光源的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用作“物光束”(获取有关目标现象的信息)和“参考光束”(穿过目标现象并充当目标现象的信息)。产生干涉条纹的参考)。物体光传播与物体光相同的光路长度。此外,只有物光被引导到测量部分,参考光不允许出现任何现象,而是在成像装置之前重新集成为单光束,并且两束激光束处于同一位置。光路,产生干涉条纹并记录在设备上。如上所述,干涉仪法的光学系统通常比较复杂。另一方面,对于本研究中的测量目标RDRE来说,以双筒内传播的爆震波为测量目标,RDRE燃烧实验场地是一个开放空间,没有实验的辅助设备。考虑到该区域周围物体较多,且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光学系统,因此确定使用一般干涉仪进行视觉测量会很困难。 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点衍射干涉仪”是合适的,它被归类为干涉测量方法中的“共光路干涉仪”,并且在成像装置之前分离物光束和参考光束。针对发动机燃烧实验,我们设计并制作了适用的点衍射干涉仪光学系统,并将其应用于RDRE燃烧实验。实现了以下目标。
光子器件的建模传统上涉及求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光传播方程。在这里,我们通过使用量子计算机重现光学器件功能来演示一种替代建模方法。作为说明,我们模拟了光在薄吸收膜上的量子干涉。这种干涉可以导致光在薄膜上完全吸收或完全透射,这种现象引起了经典和量子信息网络中数据处理应用的关注。我们将干涉实验中光子的行为映射到 transmon 量子态的演化,transmon 是 IBM 量子计算机的超导电荷量子位。真实光学实验的细节在量子计算机上完美再现。我们认为,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将在复杂的多光子光学现象和器件建模中得到体现。
空间领域感知的一个基本方面是能够探测和描述目标卫星附近的物体。在地面光学望远镜监测 GEO 卫星的情况下,由于物体的暗淡以及大气模糊和光学系统的衍射极限对角分辨率的限制,这种“近距离物体”(CSO)问题变得具有挑战性。本文介绍了在 AMOS 进行的基于散斑干涉法的 CSO 实验,散斑干涉法是一类允许从一系列短曝光图像中恢复高空间频率信息的技术。散斑干涉法不需要自适应光学 (AO),因此在光线不足以进行被动 AO 且操作激光导星不切实际的情况下仍然有用。
阴影莫尔条纹仅限于低分辨率相机。该技术依赖于 Ronchi 光栅上的线条与投射到样品上的阴影之间产生的干涉图案。如果使用分辨率更高的相机,Ronchi 线条将会被分辨,从而防止形成干涉图案。另一方面,投影莫尔条纹并不局限于低分辨率相机,因为它不依赖于干涉图案。因此,相机分辨率不受限制;当今的标准投影莫尔条纹系统使用 5 百万像素相机,视野小至 75 x 75 毫米。相反,阴影莫尔条纹系统可用的最高分辨率相机为 1.4 百万像素,视野为 200 x 200 毫米,有效数据密度为同类投影莫尔条纹的 1/25。
摘要:基于干涉技术的地静止亚毫米大气音响器是微波遥感的最新领域。配备了地形轨道气象卫星平台上的亚毫米大气遥感仪器,将同时增加观察频率,并提高云检测能力。当前的极性气象卫星观察系统可确保只有六个小时的观察期,次越小时和其他快速变化的天气系统进行实时观察。地静止的亚毫米声音[1-3]具有全天候工作,历史,大覆盖范围和实时的特征。可以观察到天气中动态变化的整个过程,为数值天气预测和短期预测提供了高的时间分辨率观察数据。在论文中,内容将主要包括通道的选择和分析地静止的干涉次要测量值。关键字:大气参数,地理次毫米声音,干涉技术,渠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