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对新型抗菌抗生素的真正需求源于新机会性病原体的出现和传播,尤其是在免疫系统日益衰弱的宿主群体中。感染这些罕见或机会性病原体所导致的严重健康问题是艾滋病流行以及恶性癌症化疗和器官移植日益流行的结果。治疗需求通常可以通过优化现有化疗药物的使用来满足。然而,常用的处方抗生素可能不足以覆盖这些生物体,而抗生素耐药性的快速传播或发展可能会危及标准的经验性治疗。事实上,抗生素耐药性的演变和传播是成功覆盖抗生素的最大威胁,因此也是寻找新疗法的驱动力。常见或复发性病原体对标准抗生素疗法的耐药性是一个重大的医院内问题,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也越来越重要。在医院环境中,尤其是三级医疗机构 (40),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发病率正在增加,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肠球菌,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假单胞菌、沙雷氏菌和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仍然构成问题 (20)。最近,艾滋病患者、非法吸毒者和囚犯中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强毒株,这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对更广泛的社区构成了威胁,并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1)。经验性治疗有利于使用并因此开发广谱药物和组合 (7),即使潜在需求可能是治疗特定问题病原体,例如假单胞菌或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虽然未来的技术改进可能会带来快速诊断方法,并导致使用窄谱药物进行有效给药,但目前的策略是开发具有良好药理学特性和(相对)广谱活性的抗生素,包括针对问题病原体的活性。对于经验性给药,抗生素的有效谱由 90% 的测试菌株的 MIC 决定,当它基于足够大的样本量并且与 MIC 范围的低端有显著差异时,这是由于存在
虽然许多研究都证明了益生菌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具有临床益处,但研究其对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综合起来,比较益生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对抗生素引起的微生物群多样性变化没有整体影响 4,各组之间的微生物组组成或功能也发生了一些有限的变化。虽然一些研究将这些变化解释为保护性变化,但将微生物群恢复的差异归类为“有益”或“有害”可能过于简单化了复杂的情况。该领域既缺乏对健康微生物群组成的明确定义,也缺乏对其如何适应变化的理解。此外,现有证据并未完全解决个体间微生物组显著差异的影响,也未提供对治疗后结果的长期随访。1
显示出极为尖锐的石墨烯切片在表面上排成一列的插图,对健康细胞进行了消毒而不会损坏它们。 Chalmers Technology开发的杀菌石墨烯表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可在医疗设备中使用。 Yen Sandqvist提供的插图
在两年的时间里,路易斯维尔大学医院出现了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M. Raff,未发表数据)。怀疑是 R 因子传播,因为在几种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清型中都发现了多重耐药特性(1、11、17)。在本研究中,我们表明,单一 R 因子是造成这种流行病的原因,并且在我们的医院环境中持续存在。脱氧核糖核酸 (DNA)-DNA 杂交用于在所有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识别这种 R 因子,并且可能被证明是持续研究这种和未来多重耐药微生物爆发的有用工具。(这项工作是 M.-A. Courtney 提交给路易斯维尔大学研究生院的论文的一部分,部分满足博士学位的要求。)
简介: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全球抗生素耐药性上升,这凸显了采取强有力的抗菌药物管理 (AMS) 举措以改善处方实践的必要性。虽然抗菌药物对于治疗败血症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SSI) 至关重要,但它们可能会无意中破坏肠道菌群,导致术后并发症。由于药物选择、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的差异,各国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影响抗生素耐药率,在某些国家/地区,耐药率可高达 51%。在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共和国,尽管遗传、文化和饮食相似,但外科抗生素预防的医疗保健实践存在显著差异。罗马尼亚的医疗保健法规更为严格,因此抗生素方案更加标准化,而摩尔多瓦的医疗保健资金有限,导致实践不太一致,治疗结果差异较大。
沙门氏菌是一种粮食性的致病细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沙门氏菌病。此外,沙门氏菌被认为是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几种包括氨基糖苷,四环素,酚和B-乳酰胺的抗菌类别用于治疗沙门氏菌感染。抗生素已经开了数十年,以治疗由人类和动物医疗保健中细菌引起的感染。然而,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在包括沙门氏菌在内的几种食源性细菌中产生抗生素耐药性(AR)。此外,沙门氏菌的多药耐药性(MDR)急剧增加。除了MDR沙门氏菌外,全球据报道,除了MDR沙门氏菌,广泛的耐药性(XDR)以及PAN耐药(PDR)沙门氏菌。因此,增加AR正在成为严重的普遍公共卫生危机。沙门氏菌开发了许多机制,以确保其对抗菌剂的生存。针对这些抗生素的最突出的防御机制包括酶促失活,通过EF伏特泵从细胞中排出药物,改变药物的结构以及改变或保护药物靶标。此外,沙门氏菌的生物膜和质粒介导的AR形成,增强了其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其在医疗保健和食品行业环境中都是充满挑战的病原体。本综述仅着重于提供沙门氏菌中AR机制的详细概述。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不断上升到危险水平,我们面临失去抗生素效力的风险。新开发的药物失效速度比过去几十年快得多,而我们新发明的速度却令人担忧地落后。这一瓶颈迫使我们重新评估关于如何使用现有抗生素的战斗策略。治疗药物监测 (TDM) 是一种临床实践,用于测量血液或血浆中或可与血液药物水平相关的其他生物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抗生素治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将抗生素浓度保持在治疗范围内,以适应患者独特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PK/PD)。然而,在目前的实践中,这个操作窗口是根据数据确定的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 (CDC)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说法,由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E) 引起的泌尿道感染 (UTI) 是人类最紧迫的健康威胁之一。一项 FimCH 疫苗扩展获取研究正在对有抗生素耐药性 UTI 病史且被认为有患上 CRE UTI 风险的患者进行。本病例系列描述了四名接种了 FimCH 四种疫苗系列的参与者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发现。在接种第四种疫苗后,对参与者进行了 12 个月的随访,以了解其安全性、一般健康状况和 UTI 发生情况。该研究后来进行了修改,允许在接种疫苗后进行长达五年的额外随访,以评估长期健康状况、UTI 发生情况并获取血液样本进行抗 FimH 抗体检测。在我们 4 名研究参与者中,抗 FimH 抗体反应达到峰值后的 12 个月内,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有症状 UTI 发生率比研究入组前 12 个月低约 75%。这些结果与使用相同 FimCH 疫苗的 1 期研究中的 30 名患者队列一致。所有 4 名参与者的 UTI 发生率在长期随访期间都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接种疫苗前的发生率。在长期随访期间未发现与 FimCH 疫苗相关的新安全问题。该病例系列具有临床重要性和公共卫生相关性,因为它检查并报告了 UTI
抗生素在被发现之时被认为是治疗细菌感染的灵丹妙药,但微生物通过多种强大的机制来对抗抗生素,从而产生了多重耐药 (MDR) 和广泛耐药 (XDR) 菌株(Eichenberger 和 Thaden,2019 年;Terreni 等人,2021 年;Yadav 等人,2022 年)。病原体获得抗生素耐药性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病原体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抗生素的不选择性使用、生物膜的形成等(Santos-Lopez 等人,2019 年;Singh 等人,2019 年)。由于此类感染难以治疗,了解抗菌素耐药性 (AMR) 的产生机制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制定预防此类感染的策略(Lomazzi 等人,2019 年;Hu 等人,2020 年;Moo 等人,2020 年)。本研究课题的目标是重点介绍抗生素耐药性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强调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新可能性。我们预计此处介绍的研究将引发社区关于新型抗菌药物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讨论,从而导致最佳实践在临床、公共卫生和政策环境中的应用。总体而言,本研究课题发表了四篇研究文章和六篇评论文章。Wang 等人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报道了2017年至2022年中国西南地区结核病疑似人群中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 的流行病学研究。在这项研究中,鉴定出了主要的 NTM 分离株 MAC 和 M. chelonae/M. abscessus,并观察到中国西南地区 NTM 的分离率在过去几年中呈上升趋势。感染病例为老年患者、免疫系统受损的 HIV 感染者。经评估,观察到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等抗生素对缓慢生长的分枝杆菌表现出有效的抗菌活性,而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对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表现出相对更好的抗菌活性。石等人发表的另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了深圳市住院儿童呼吸道分离的耐多药肺炎链球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特点,发现非疫苗血清型菌株占肺炎球菌分离株总数的46.6%,疫苗血清型的耐多药率(MDR)分别为19F(99.36%)、19A(100%)、23F(98.08%)、6B(100%)、6C(100%),非疫苗血清型的耐多药率分别为15B(100.00%)、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