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图比较了美国自 1970 年以来和中国自 2013 年以来 PM 2.5 平均值的累计下降百分比。对于中国,我们使用卫星测量的 PM 2.5 值。美国数据来自 EPA 的总悬浮颗粒物 (TSP) 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我们通过假设 PM 2.5 、PM 1.0 和 TSP 之间的恒定比率来估算 1970 年至 1997 年期间的 PM 2.5 值。为了与卫星测量值(自 1998 年起可用)保持一致,我们随后根据卫星与监测测量值的平均比率对这些估算值进行缩放。应谨慎解读此方法,因为它的可靠性低于 1998 年之后的卫星测量数据。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aqli.epic.uchicago.edu/policy-impacts/united-states-clean-air-act/ 上的技术附录。
2020年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最严重的衰退。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收入将比新冠疫情前预测低7.3%,2021年仍将比疫情前预测低6.4%。中国经济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6.8%,全年增长2.3%。虽然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但这是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低的一年。这场危机是由微生物病原体在全球迅速蔓延引起的,这不仅是一场健康危机,也是一场经济危机。应对这场危机,各国都在从防控疫情和实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第一个实施封锁隔离的国家,为了更科学地应对这场健康危机,中国一直在加强核酸检测、加快疫苗研发和生产、为民众接种疫苗。为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货币和金融政策,如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增加防疫物资生产投入、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减税降费、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改善市场流动性、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延期还本付息等。这些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了市场供需和增长前景。对中国来说,2020年尤其艰难,因为它不仅需要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还需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包括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等。为此,中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出了重大而持续的努力,中国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2月底至3月初,在中国大陆运营的企业逐步恢复生产,第四季度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随着消费方式从线下转向线上,消费规模逐步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20年8月份以来实现增长。而且,第三季度招聘情况明显好转,失业率逐月下降,全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仅为1.4万人。比2019年少了6600万美元。出口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明显反弹,第四季度同比增长超过10%。本报告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首先,我们分析了疫情之初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些挑战导致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远低于疫情爆发前预期的水平。其次,我们从公共卫生政策、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就业政策和结构转型政策五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应对疫情的具体举措。然后,我们从企业复工复产、就业招聘、消费需求、出口增长等方面分析了政策效果。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总结了中国应对疫情的政策经验,旨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