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反向散射通信已成为低功耗/无电池传感器节点开发的热门选择。然而,射频源与接收器距离对该通信系统工作范围的影响尚未得到准确建模。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双基地反向散射系统覆盖图模型,该模型基于接收器选择性、接收器灵敏度以及接收器、射频源和标签的几何位置。为了验证我们提出的模型和模拟,我们使用低成本商用 BLE 接收器和定制设计的 BLE 反向散射标签进行了实验。我们还表明接收器选择性可能取决于干扰水平,并给出测量结果来表明这种依赖性如何将系统误码率与射频激励功率联系起来。
然而,反向散射通信的关键挑战是范围:由于物联网设备上没有活动发射器,重新辐射的信号很弱,并且只能传播一段距离,然后就会被噪声淹没(例如,在以前的研究中是 10 米)。在他们最近的研究中,Mercier 教授和 Bharadia 教授的团队开发了利用多根天线(如高端 WiFi 路由器或智能手机中存在的天线)的技术,以及一种称为波束控制的技术,将反射能量集中到所需位置,例如智能手机或路由器。通常,这种 MIMO 技术需要精确控制多 GHz 信号的相位,这会消耗大量功率。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他们的团队证明,这仅需微瓦的功率即可实现,从而保持约 1,000 倍的功率降低,同时将范围从 10 米增加到 50 米。他们还展示了实现蓝牙信号反向散射的技术,将功率降低约 100 倍。这些结果代表着向实现背向散射通信以及小型无线物联网设备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