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工作文件是由2024年11月1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举行的面对面的圆桌会议告知的,并于2024年12月16日举行了虚拟研讨会,将来自学术界,工业,公民社会和政府的代表聚集在一起。我们感谢参与者的专家反馈和见解。参与者不一定认可此处包括的建议或注意事项。Participants in the November and/or December workshops included: Sacha Alanoca, Esteban Arcaute, Anthony Barrett, Steph Batalis, Colleen Chien, William Cutler, Tarana Damania, Ian Eisenberg, Florence G'sell, Giulia Geneletti, Paolo Giudici, Jason Green-Lowe, David Evan Harris, Yolanda Lannquist, Owen Larter, Toni Lorente, Richard Mallah, Mina Narayanan, Cassidy Nelson, Joe O'Brien, Neev Parikh, Daniel Schiff, Colin Shea-Blymyer, Olivia Shoemaker, Risto Uuk, Meredith Lee, Alisar Mustafa, Chris Meserole, Stuart Russell, Maeve Ryan, Madhu Srikumar, Shane维诺夫和其他人。我们感谢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的基础研究赠款计划,以支持我们在这个领域正在进行的工作。
“快,想一件事。现在我会通过问你一些是非问题来猜那个东西。”几个世纪以来,“二十个问题”游戏一直是一种流行的思维挑战。如果问题设计得当,每个问题都会揭示有关神秘事物的 1 比特信息。如果猜测者经常获胜,这表明思考者可以在几秒钟内访问大约 2 20 至 1 百万个可能的项目。因此,思考速度 - 不受任何限制 - 相当于几秒钟内的 20 比特信息:10 比特/秒或更低的速率。更一般地说,人类行为的信息吞吐量约为 10 比特/秒。我们回顾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涉及人类认知各个方面的测量结果:感知、行动或 - 如上例所示 - 想象力。一般方法是评估一个人在给定时间内可能执行的一系列可能操作。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区分动作和其噪声变化。香农熵量化了“信号”和“噪声”之间的区别,最终得出了信息速率,以比特/秒表示(见方框 1)。这种信息论方法使我们能够比较不同心理任务和过程、同一大脑中不同神经结构、不同物种以及大脑和机器之间的处理速度。这只是描述人类经验的一个框架,但它通过比较分析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特别是,我们的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以更高的速率从环境中吸收信息,大约为千兆比特/秒。这定义了一个悖论:人类行为的微小信息吞吐量与行为所基于的大量信息输入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个巨大的比率——大约 100,000,000——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