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M-2026BF 是一款高精度 3D 战术防空雷达,可探测和跟踪空中目标,包括:低 RCS 无人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直升机和战斗机。该雷达在 X 波段运行,采用固态有源电子扫描阵列 (AESA) 技术。该雷达为双模雷达,可提供空中监视和跟踪,并为防空炮火控提供精确的距离、方位角和仰角。该雷达通过数字波束形成 (DBF) 采用多波束仰角覆盖,并通过天线旋转采用 360° 方位角覆盖。
摘要 — 智能反射面 (IRS) 利用低成本、无源反射元件来增强无源波束增益、提高无线能量传输 (WET) 效率,并使其能够部署到众多物联网 (IoT) 设备中。然而,IRS 元件数量的增加带来了相当大的信道估计挑战。这是由于 IRS 中缺少有源射频 (RF) 链,而导频开销变得难以忍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无信道状态信息 (CSI) 的方案,该方案最大化特定方向的接收能量并通过相位波束旋转覆盖整个空间。此外,我们考虑了不完善的 IRS 的影响,并精心设计了有源预编码器和 IRS 反射相移以减轻其影响。我们提出的技术不会改变现有的 IRS 硬件架构,允许在当前系统中轻松实现,并且无需额外成本即可访问或移除任何能量接收器 (ER)。数值结果证明了我们的无 CSI 方案在促进大规模 IRS 方面非常有效,并且不会因过多的导频开销而影响性能。此外,在涉及大规模 ER 的场景中,我们的方案优于基于 CSI 的方案,使其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一种有前途的解决方案。
摘要 — 为了突破电气链路的带宽和延迟限制,高性能计算集成的下一个突破最终将通过光子技术和片上光网络 (ONoC) 实现。这项工作介绍了 ONoC 的整体架构,并报告了在 200 mm Leti 平台上 SOI 晶圆上的 Si 光子中介层的详细集成和制造。已成功实现了在 1310 nm 波长下工作的有源光子电路、12 µm 直径 100 µm 高度的硅通孔 (TSV) 中间工艺、带有 µ 柱的四层金属后端线路 (BEOL) 和加热器上方带有热腔的背面重分布层。横截面的形态表征评估了工艺发展和集成结果。在有源光子末端和 TSV / BEOL 工艺之后,在肋和深肋结构上测量的光传播损耗以及在单偏振光栅耦合器 (SPGC) 结构上的插入损耗均未显示偏差。 TSV 中间电阻经评估低于 22 mΩ,成品率大于 95%。最后,讨论了功能性 ONoC 系统所需的所有单个工艺块,尤其是环形调制器,以及它们成功优化的协同集成。
摘要:有源配电网中越来越多地融入微电网、储能系统等新兴实体,而微电网具有自主运行、隐私保护等特点,共享储能等设备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调度带来很强的不确定性,配电网的可观可控性下降,传统监管方式不再适用。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方参与分布式协同运行优化方法,以动态分时电价为导向,实现多方参与方的协同运行。首先,建立考虑动态分时电价的协同运行架构,利用共享储能剩余容量进行套利,低电价时储电,高电价时发电。然后,建立微网联盟、共享储能和有源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模型,通过三方参与方的循环迭代,制定配电网最终的运行方案和动态分时电价。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所提方法对各参与方的优化效果,发现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兼顾整体利益和各参与方利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此外,在分布式协同运行过程中发现了振荡现象,并给出了消除振荡现象的策略。
激光:激光原理 – 自发辐射和受激发射 – 爱因斯坦系数 – 粒子数反转和激光作用 – 光学谐振器(定性)- 激光类型 – Nd:YAG、CO 2 激光、GaAs 激光 – 激光的工业和医疗应用;光纤:光纤中光的原理和传播 – 数值孔径和接受角 – 基于材料的光纤类型、折射率分布、传播模式(单模和多模光纤)- 光纤衰减的定性思想 - 光纤的应用 - 光纤通信(示意图)、有源和无源光纤传感器、内窥镜
激光:激光原理 – 自发辐射和受激发射 – 爱因斯坦系数 – 粒子数反转和激光作用 – 光学谐振器(定性) – 激光类型 – Nd:YAG、CO 2 激光、GaAs 激光 – 激光的工业和医疗应用;光纤:光纤中光的原理和传播 – 数值孔径和接受角 – 基于材料的光纤类型、折射率分布、传播模式(单模和多模光纤) – 光纤衰减的定性概念 – 光纤的应用 – 光纤通信(示意图)、有源和无源光纤传感器、内窥镜
激光:激光原理 – 自发辐射和受激发射 – 爱因斯坦系数 – 粒子数反转和激光作用 – 光学谐振器(定性)- 激光类型 – Nd:YAG、CO 2 激光、GaAs 激光 – 激光的工业和医疗应用;光纤:光纤中光的原理和传播 – 数值孔径和接受角 – 基于材料的光纤类型、折射率分布、传播模式(单模和多模光纤)- 光纤衰减的定性思想 - 光纤的应用 - 光纤通信(示意图)、有源和无源光纤传感器、内窥镜
摘要 — 电动飞机的电力推进驱动器需要轻便高效的电源转换器。此外,驱动器的模块化构造方法可确保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易于维护。本文首次报道了额定功率为 100 kW、1 kV 直流链路的模块化直流-交流三级 T 型单相桥臂电力电子构建块 (PEBB) 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由硅 IGBT 和碳化硅 MOSFET 组成的混合开关被用作有源器件,以实现高功率下的高开关频率。拓扑和半导体选择基于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以实现高转换效率和轻量化。由于没有商用三级 T 型功率模块,设计了基于 PCB 和现成分立半导体的大功率开关用于中性点钳位。此外,还设计了一种非平凡的铝基多层层压母线,以促进所选有源器件和电容器组的低电感互连。测量的电感表明母线中的两个电流换向回路对称,值在 28 - 29 nH 范围内。估计该块的比功率和体积功率密度分别为 27.7 kW/kg 和 308.61 W/in3。证明了该块在 48 kVA 下的连续运行。测量结果显示该区块的效率为 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