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各种适当的其他课程仪器、设备、技术和程序,例如卫星图像和其他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科学探测器、显微镜、望远镜、现代视频和图像库、气象站、化石和岩石套件、条形磁铁、螺旋弹簧、波浪模拟器、板块模型和行星地球仪;
磁场会对载流环路产生扭矩。如果我们再添加 N 个环路,扭矩会更大,因此 τ = Nτ ′ = NiBA sin θ 其中 A = ab 是环的面积。扭矩会尝试使环的 ⃗n 与外部 ⃗ B 对齐,就像电偶极子一样,因此我们将它们称为磁偶极子。这种对齐也就像条形磁铁一样。我们可以用其磁偶极矩 ⃗µ 来描述任何电流环路。⃗µ 的方向与法向矢量 ⃗n 相同,其大小为 µ = NiA 。外部磁场中的磁偶极子会感受到一个扭矩,该扭矩使偶极矩与场对齐:τ = µB sin θ 与电偶极子一样,存在一个基于偶极矩和场之间角度的定义势能。 U (θ) = − ⃗µ · ⃗ B 与电偶极子一样,势能的变化意味着环的旋转能量增加或减少。当偶极子与外部场对齐时(它们“希望”与场对齐),它们的最低能量为 − µB。当它们与场反向平行时,它们的最高能量为 + µB。
磁场传感器(磁力计)是一种测量磁场强度、方向或相对变化的设备。最早的磁场传感器是指南针,用于确定地球磁场的方向 [1]–[4]。可以说,第一台磁力计是由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于 1833 年发明的,用于测量绝对磁强度 [3]–[7]。它由一根金纤维水平悬挂的永久条形磁铁组成。高斯用它来测定地球磁场的强度。他们与威廉·爱德华·韦伯一起继续开发磁力计,并进一步改进它,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末。除了高斯和韦伯,19 世纪还有其他几位科学家开发了新型磁场传感器。然而,磁力仪技术在 20 世纪初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时通过某些线圈结构的电流被用于确定局部磁场的性质 [3]–[14]。这种新方法使得开发更精确的磁场传感器成为可能,同时显著缩短了测量时间。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材料科学的进步带来了非常精确的微型磁力仪,如今,磁力仪被认为是多个系统的关键组件 [8]–[12]、[15]。
磁场传感器(磁力计)是一种测量磁场大小、方向或相对变化的装置。最早的磁场传感器是指南针,用来确定地球磁场的方向 [1]–[4]。可以说,第一台磁力计是由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于 1833 年发明的,用于测量绝对磁强度 [3]–[7]。它由一个由金纤维水平悬挂的永久条形磁铁组成。高斯用它来测定地球磁场的强度。他们与威廉·爱德华·韦伯一起继续开发磁力计,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改进,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末。除了高斯和韦伯之外,其他几位科学家在 19 世纪也开发了新型磁场传感器。然而,20 世纪初,磁力仪技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时人们开始利用通过某些线圈结构的电流来确定局部磁场的特性 [3]–[14]。这种新方法使得开发更精确的磁场传感器成为可能,同时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20 世纪中叶以来,材料科学的进步带来了非常精确的微型磁力仪,如今,这种磁力仪被认为是多个系统的关键组件 [8]–[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