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广泛的背景 近年来,水系金属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和安全性而备受关注。其中,锌离子电池一直是研究的主要焦点。然而,铁比锌更便宜,在地壳中的储量也更丰富,有望成为替代金属阳极,尽管它仍未得到充分开发。可靠的铁离子电池正极对于推进其研究和商业化至关重要,这需要简单的制备工艺和易于理解的机制。在此,我们介绍了使用聚苯胺作为铁离子电池活性材料的夹层型和圆柱形正极。该正极不含粘合剂,通过简单的低压压制工艺制造而成。它在 5C 倍率下可提供 225 mA hg 1 的高容量(而聚苯胺的理论容量为 300 mA hg 1)。此外,我们的高负载电池在 15C 倍率下表现出 27000 次循环的长循环寿命和 82% 的容量保持率。我们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阐明了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铁离子与聚苯胺结合后的电化学行为。因此,这项工作为在固定储能应用中使用铁离子电池提供了一种可靠且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其性能可能优于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LIB)在产品中具有核心作用,从便携式设备到电网的大规模储能,并继续进行快速开发。电动汽车的激增增强了对技术进步和新一代技术的关注。结构电池因其多功能性和轻质特性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些电池利用碳纤维将其机械强度与单个结构中的电池功能相结合,从而减少了总重量并增加了能量密度。类似于传统的LIB,结构电池包含负电极和正极电极,并在结构电池电解质(SBE)中加固。虽然已经对碳纤维作为负电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与结构电池概念一致的正极电极的发展相对稀缺。
单极导向中央端子(零)端子,并连接到左和右臂的其他正极导线,左腿和左腿导致AVR,AVL和AVF。•在1954年,AHA建议用于12铅的标准化
电池将电能存储为化学能,并在需要时将其释放为电能。锂离子电池由一系列电化学电池组成,每个电池都有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浸入电解质中,中间有一个多孔隔板,使两个电极彼此电绝缘。放电期间,负极(阳极)的电化学反应将电子从每个锂原子中分离出来,留下带正电的锂离子。与电极接触的金属片使电子流过外部电路,产生电能。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和隔板迁移到正极(阴极)。充电期间,发生逆过程,锂离子和电子被充电电流驱动回阳极。为了提供电动汽车或电网蓄电池所需的电力和能量,电池组将大量电池单元组合成一个设备。
警告! 1. 不使用时,请勿将电池浸入水中并保持电池干燥; 2. 请勿敲击、投掷电池或将电池置于火中或极热的环境中; 3. 根据充电要求使用指定的电量进行充电; 4. 请勿反接正极 (+) 和负极 (-) 端子; 5. 请勿将电池投入火中或直接加热; 6. 请勿将电线或其他金属物体连接到正极 (+) 和负极 (-) 端子上造成电池短路; 7. 请勿将电池与金属物品(如项链、发夹等)一起运输或储存; 8. 请勿敲击、投掷、踩踏、弯曲等; 9. 请勿直接焊接电池端子; 10. 请勿用钉子或其他尖锐物体刺穿电池外壳。
摘要:在大规模生产 LiNi x Mn 1 − x − y Co y O 2 (NMC) 正极的过程中,N-甲基-2-吡咯烷酮 (NMP) 溶剂的蒸发通常发生在对流烤箱中。本文旨在缩小工业对流干燥方法与实验室规模通常使用的传统真空烤箱之间的差距。多项研究侧重于模拟对流干燥机以降低能耗,但很少有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其对正极质量的影响并将其与真空干燥的正极进行比较。开发了一种专为 LIB 电极干燥而设计的对流烤箱,以研究干燥动力学对小电极表面裂纹 (< 1400 µm 2 ) 形成和粘合剂迁移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 (TGA) 揭示了干燥温度为 50 和 100 °C、热风速度为 0.5 和 1 m/s 时的干燥动力学。即使在这些相对较低的干燥速率下,比较两种干燥方法时仍检测到结构差异,这说明了在实验室中实施代表工业过程的干燥条件的重要性。表面裂纹随干燥速率增加而增加,压延后出现多处裂纹的阴极在放电电流 > C/2 时获得更高的放电容量。样品制备较少的替代表面分析足以确定粘合剂迁移的相对变化。
钙离子电池 (CIB) 已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品。高性能正极材料的缺乏严重限制了 CIB 的发展。钒氧化物作为 CIB 的正极材料特别有吸引力,预插层化学通常用于提高其储钙性能。然而,钒氧化物在有机电解质中的室温循环寿命仍然低于 1000 次循环。在此,基于预插层化学,通过集成电极和电解质工程进一步提高钒氧化物的循环寿命。利用定制的 Ca 电解质,构建的独立式 (NH 4 ) 2 V 6 O 16 · 1.35H 2 O@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 (NHVO-H@GO@CNT) 复合正极实现了 305 mAh g −1 的高容量和 10 000 次循环的创纪录长寿命。此外,首次组装了钙离子混合电容器全电池,容量达到62.8 mAh g − 1 。揭示了基于两相反应的NHVO-H@GO@CNT的钙存储机制以及循环过程中NH 4 +和Ca 2 +的交换。观察到V ─ O层的晶格自调节,通过离子交换形成的具有Ca 2 +柱的层状钒氧化物表现出更高的容量。这项工作通过电极的综合结构设计和电解质改性提供了增强钒氧化物钙存储性能的新策略。
摘要: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几种组合,包括 (1-xy) NaNi 0.7 Co 0.3 O 2 、xNa 2 MnO 3 和 yNaCoO 2 体系。已经应用化学计量的 NaNO 3 、Mn (Ac) 2 ∙4H 2 O、Co (Ac) 2 ⋅ 4H 2 O 和 Ni(NO 3 ) 2 ⋅ 6H 2 O 对 28 个样品进行了测试。我们证明,包括掺杂 Al 的 Na 1.5 Ni 0.117 Co 0.366 Al 0.017 Mn 0.5 O 2 在内的样品是 NIBT 中正极材料的最佳组成,因为该组合中的钴 (Co) 含量低于 NiCoO 2 。从 Co 使用成本和毒性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很重要。通过在2.0-4.0V范围内进行循环测试,分析了正极材料的充放电行为。结果表明,此类样品可以高效地消除Co不适合的缺点,也可以替代比Li更便宜的Na。
摘要: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应对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一种有希望的解决方案。然而,可再生资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的可用性是不连续和暂时的,这对下一代大型储能装置的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成本低、原材料极其丰富、安全性高和环境友好,水系可充电多价金属离子电池(AMMIB)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一些挑战阻碍了 AMMIB 的发展,包括其电化学稳定性较窄、离子扩散动力学较差以及电极不稳定。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因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而被广泛研究用于储能装置。层状 TMD 的宽层间距离对于离子扩散和插层来说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特性。本综述重点介绍了 TMD 作为基于多价电荷载体(Zn 2+ 、Mg 2+ 和 Al 3+ )的水系可充电电池阴极材料的最新进展。通过本综述,重点介绍了高性能 AMMIB 的 TMD 材料的关键方面。此外,还讨论了开发改进型 TMD 的其他建议和策略,以启发新的研究方向。
Fe3+ 和 Al3+ 取代对锂离子电池层状富锂 Li[Li0.1Ni0.7Co0.3]O2 正极材料的影响:结构和电化学表征 PP06 – Nurul Izza Taib g-C3N4/AgI 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结构表征及其对亚甲蓝降解的反应性 PP07 – Iesti Hajar Hanapi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CF) 用短切碳纤维 (CCF) 增强环氧复合双极板的二次填料行为 PP08 – Sabrina M Yahaya 聚苯胺涂层低碳钢在 0.5M 水性 NaCl 溶液中的阻抗研究 PP09 – Mas Fiza Binti Mustafa 用于可充电铝离子电池的纳米级 V2O5 正极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退火温度的影响结构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