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宾 (SB) 是一种从水飞蓟种子中提取的类黄酮,已被发现对多种肿瘤类型具有抗肿瘤作用。我们之前的研究报告称,SB 对前列腺癌 (PCa) 具有抗转移作用。然而,确切的潜在分子机制仍有待确定。本研究旨在通过伤口愈合、Transwell 测定和蛋白质印迹法研究 SB 对去势抵抗性 PCa (CRPC) 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EMT) 的影响。结果表明,SB 治疗显着抑制了 CRPC 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此外,通过 LC3 转化、LC3 周转和 LC3 点状分析确定,SB 被证实可以激活自噬。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SB 治疗后,Yes 相关蛋白 (YAP) 的表达水平以自噬依赖的方式下调。此外,SB诱导的YAP自噬降解与SB在CRPC中的抗转移作用有关。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SB可能通过调控YAP的自噬降解来抑制PCa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从而为转移性CRPC提供一种潜在的新治疗策略。
癌症是全球威胁人类生存的最严重的恶性疾病之一(Allemani et al.,2018),其中肺癌在所有癌症类型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Bray et al.,2018)。目前,手术是根治肺癌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仍需配合辅助化疗(Aokage et al.,2017)。另外部分肺癌转移较早,只能依赖化疗(Nasim et al.,2019),因此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肺癌化疗药物普遍存在严重的副作用(Islam et al.,2019),靶向抗癌药物的出现,提高了肿瘤的化疗效果,抗癌药物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靶向抗癌药物的缺点是容易产生耐药性,需要不断更新药物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Hirsch et al., 2017; Mayekar and Bivona, 2017),因此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抗癌靶点和新药物。TMEM16A是一种新的肺癌生物标志物(Hu et al., 2019),在癌症中发现TMEM16A基因作为人类染色体11q13扩增子的一部分被扩增(Qu et al., 2014),这可能是TMEM16A与许多癌症相互作用的原因。TMEM16A与癌细胞的持续增殖密切相关(Crottes and Jan 2019)。此外它对癌细胞的增殖、抗凋亡、迁移和侵袭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Guo et al., 2017; Wang et al., 2017)。抑制细胞中TMEM16A的高表达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Hu et al., 2019)。研究表明,TMEM16A在正常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在肺癌细胞中表达急剧升高(Zhang et al., 2020)。针对TMEM16A的肺癌治疗药物副作用小、耐药性低、特异性强(Guo et al., 2020c)。因此,探索以TMEM16A为靶点的肺腺癌靶向药物是肺腺癌药物研发的新趋势。草药是肺癌治疗药物发现的源头之一。多种草药化合物和活性成分对肺癌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例如,含有黑种草(种子)、印度半枝莲(根)和光菝葜(根茎)的多种草药混合物的提取物显示出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Pathiranage 等人,2020 年)。从 Carissa carandas 中分离的六种天然产物显示出强大的抗肺癌活性(Bano 等人,2021 年)。水飞蓟宾是草药水飞蓟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Di Fabio 等人,2013 年)。水飞蓟宾可以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生长,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脂肪转移,减轻肝脏损伤(Singh et al., 2020 ; Tsaroucha et al., 2020)。目前,水飞蓟宾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中毒等肝病(Derakhshandeh-Rishehri et al., 2020 ; Jia et al., 2020)。此外,水飞蓟宾还能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