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 1 : 4 串电池组输入端, BAT- 为电池组最低端的负极, VC1 为第一节电池正端, VC2 为第 二节电池正端, VC3 为第三节电池正端, BAT+ 为第四节电池正端(即电池组的最高极)。 CW1243 没有上电顺序要求,但建议从低节到高节依次上电,避免出现接错,反接等现象。注意 BAT- , BAT+ 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大电流,接在 BAT- , BAT+ 上的导线最好能够足够粗。 模块 2 : 电池组电压进芯片端滤波电路,电容尽量靠近芯片。 模块 3 : R SENSE 电阻,通过检测其上的电压值,计算放电过程中的电流。 模块 4 : 103AT NTC 电阻( 3435 )。 模块 5 : 充放电负端。 模块 6 : 充电正端,二极管是为防止充电器反接,如不需要,可以拆掉,用导线将两端短接。 模块 7 : P+ , P- 放电端口的稳压,续流二极管以及电容。 模块 8 : CIT 电容,控制放电过流 1 ,过流 2 延时时间电容,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更换。 模块 9 : 充放电高温保护匹配电阻。 模块 10 : VINI 处滤波电路 R 以及 C ,可以适当的调节过流保护延迟时间,同时提高电流检测 精度。
模块 I:电子学简介 [12 小时] 电子设备及其应用、信号、模拟和数字信号、放大器。线性波形整形电路:RC LPF、积分器、RC HPF、微分器。半导体特性、固体分类、硅能带、本征和非本征半导体、半导体电流、霍尔效应、扩散电流、漂移电流、迁移率和电阻率。模块 II:半导体二极管 [12 小时] pn 结理论、V-I 特性、负载线分析、二极管等效电路、二极管电路分析、过渡电容和扩散电容。二极管电路的应用;整流器、限幅器、钳位器。滤波电路、特殊用途二极管:齐纳二极管、LED、光电二极管、隧道二极管、变容二极管、肖克利二极管。激光基础知识。模块 III:BJT 和 FET [12 小时]
第一单元电子设备(10 L)先进电子设备:半导体肖特基二极管简介、半导体二极管、齐纳二极管、隧道二极管及其应用、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操作和特性、偏置和稳定、晶体管混合模型、使用 h 参数分析晶体管放大器电路、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JFET 的偏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JFET 的概念和应用、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电源(包括整流和滤波电路)和调节器。第 2 单元反馈放大器和振荡器(8 L)放大器的分类、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和正反馈的一般特性、振荡器原理、巴克豪森标准、科尔皮特和哈特利振荡器、RC 振荡器、温桥振荡器、RC 相移振荡器、多谐振荡器、非稳态、单稳态和双稳态多谐振荡器、方波、三角波发生器和脉冲发生器
先决条件:无 总讲座课时:39 课程成果: CO1:分析和设计二极管整流器和滤波电路 CO2:设计和实施各种类型的可控整流器 CO3:解释用于 2 级 DC-AC 转换器的各种 PWM 技术 CO4:评估和设计具有先进 PWM 技术的逆变器 CO5:设计电流控制电压源逆变器 线频不受控和受控整流器 单相整流器:带 R、RL、RLE 负载和续流二极管的半波控制整流器。 带各种类型负载的全波控制整流器。 带无源和有源负载的半控桥和全控桥 - 输入线电流谐波和功率因数 - 逆变器工作模式。 三相整流器:带 RL 负载的半波控制整流器、带 RL 负载的半控桥、带 RL 负载的全控桥。 输入侧电流谐波和功率因数 - 双转换器。环流模式和非环流模式。
单元 1:组件 14 小时 组件简介 – 无源组件和有源组件 – 电阻器、标准化、颜色编码技术、电阻器类型 – 电容器、电容器类型 – 电感器、电感器类型、特性和规格、变压器、变压器类型。 二极管 - 原子理论 – 硅和锗的结构 –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能带图 – 本征和非本征半导体 – PN 结二极管 – 正向和反向偏置 PN 结的特性。 单元 2:特殊二极管及其应用 8 小时 特殊二极管 – 齐纳二极管 – 发光二极管 (LED) – 光敏二极管 (LDR)。 整流器 – 半波和全波(桥式和中心抽头)整流器 – 纹波系数 – 整流器的效率和滤波电路。第 3 单元:晶体管和偏置方法 17 小时 双极结型晶体管 – 晶体管结构 – PNP 和 NPN 晶体管 – 工作模式 – 共基极配置 (CB)、共发射极配置 (CE)、共集电极配置 (CC) – 晶体管参数 – α 和 β 之间的关系 – 偏置方法 – 固定偏置 – 集电极-基极偏置 – 发射极偏置场效应晶体管 – FET 的分类 – BJT 和 JFET 的比较研究 – FET 的优点和缺点 – JFET 的结构 – JFET 特性 – MOSFET(增强和耗尽)
模块 1 由 5 个单元组成 模块 2 由 4 个单元组成 模块 3 由 5 个单元组成 模块 4 由 4 个单元组成 在讨论放大器的模块 1 中,单元 1 将向您介绍放大器的分类,而单元 2 则讲解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单元 3 讨论混合等效模型,而单元 4 讨论工作点。 最后,在模块 1 中,单元 5 详细阐述了偏置稳定性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在讨论振荡器的模块 2 中,单元 1 涵盖负反馈,而单元 2 讨论正反馈。单元 3 讲解 LC 振荡器的原理和功能,而单元 4 介绍 RC 振荡器。 在讨论电源的模块 3 中,单元 1 将带您了解电源。单元 2 详细介绍了直流电源单元的主题,而单元 3 讲解了整流器的性能。第 4 单元和第 5 单元分别专门讨论滤波电路和输出电压调节。在模块 4 中,单元 1 专门讨论运算放大器(通常称为 Op-Amp)。单元 2 向您展示了运算放大器的众多应用中的几个,而单元 3 则努力通过放大器主题解释放大背后的概念——这是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完成的。本课程以模块 4 的第 4 单元结束,主题是电压调节器。课程目标和目的 PHY 308 的目的是让您进一步熟悉放大器、振荡器、电源和线性集成电路——它们的参数、特性和物理限制。进一步让您熟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