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省宜宾 644000 2 政府学院大学植物学系,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费萨拉巴德 38000 3 卡拉奇大学数学系,巴基斯坦信德省卡拉奇 75270 4 PMAS 干旱农业大学,拉瓦尔品第 44000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 5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91 6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 010019 7 田纳西大学农业研究所林业、野生动物和渔业系、可再生碳中心,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 37996,美国 8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生物科学部生物科学联合研究所,田纳西州橡树岭 37831,美国 9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生物分子工程,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诺克斯维尔,田纳西州 37996,美国 * 通讯地址:sarazafar@gcuf.edu.pk (Sara Zafar);zuhair@uaar.edu.pk (Zuhair Hasnain);abbas2472@hotmail.com (Manzar Abbas)
摘要: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传统的转基因育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改善所需的特性/性状。CRISPR/Cas 介导的基因组编辑 (GE) 是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工具,它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所需特性(例如生物和非生物抗性)的变异,提高质量和产量,并且易于应用、效率高、成本低,可以快速改良作物。植物病原体和恶劣的环境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相当大的农作物损失。GE 方法的出现为培育多种抗性作物品种打开了新的大门。本文,我们总结了 CRISPR/Cas 介导的 GE 在作物分子育种计划中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修改和改进对真菌、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引起的生物胁迫的基因反应。我们还深入讨论了 CRISPR/Cas 在植物非生物胁迫(除草剂、干旱、高温和寒冷)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讨论了育种者使用转基因工具进行作物改良所面临的局限性和未来挑战,并提出了转基因农业应用未来改进的方向,为培育具有广泛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的超级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叶绿素荧光发射是由吸收的光能引起的,这些光能不会以热量的形式消散,也不会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光合作用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即光反应和二氧化碳 (CO 2 ) 固定。在光反应中,光能被用来生成氧化蛋白质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够在光系统 II (PSII) 中从水中提取电子,同时重新激发提取的电子以还原光系统 I (PSI) 中的 NADP +。这些“光收集”反应导致 ATP 和还原力(还原铁氧还蛋白和 NADPH)的形成,随后通过卡尔文 - 本森 - 巴沙姆循环进行 CO 2 固定。叶绿素 a 荧光分析可以确定直接用于光化学的吸收光能量,并估计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下的光合作用效率 ( Moustakas 等人,2021 年;Moustakas,2022 年)。叶绿素 a 荧光信号可以根据光合作用活性进行解释,以获得有关光合作用机构状态的信息,尤其是光系统 II (PSII) 的状态信息 ( Murchie 和 Lawson,2013 年;Moustakas 等人,2021 年)。叶绿素荧光测量已广泛用于探测光合作用机制的功能和筛选不同作物以耐受各种压力和营养需求(Guidi 和 Calatayud,2014 年;Kalaji 等人,2016 年;Sperdouli 等人,2021 年;Moustakas 等人,2022a 年)。使用脉冲幅度调制 (PAM) 方法可以主要计算引导至 PSII 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吸收光能量,这些能量通过非光化学猝灭 (NPQ) 机制以热量形式耗散或通过不太明确的非辐射荧光过程耗散,分别标记为 F PSII 、F NPQ 和 F NO ,它们的总和等于 1(Kramer 等人,2004 年)。在本研究中,我们总结了本期特刊中的文章,为读者更新了该主题,并讨论了叶绿素荧光的当前应用
在世界谷物产量统计中,燕麦排在第六位,仅次于小麦、玉米、大米、大麦和高粱。在世界许多地方,燕麦不仅用作谷物,还用作饲料和草料,用作铺垫物、干草、半干草、青贮饲料和谷壳。燕麦作物的主要用途仍然是用作牲畜谷物饲料,平均占世界总使用量的 74% 左右。在印度,燕麦育种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是印度西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最重要的谷物饲料作物。作为饲料作物,燕麦具有优良的蛋白质质量、脂肪和矿物质含量。它是一种美味、多汁且营养丰富的作物。许多疾病会造成严重的直接损害,主要是饲料产量的降低。其中包括冠锈病、茎锈病和叶斑病等疾病。在超过 31 个野燕麦品种中,已从燕麦基因库中发现了多种抗冠锈病、秆锈病、白粉病、BYDY 等主要病害的抗性基因。人们正在广泛利用标记辅助选择 (MAS)、标记辅助回交 (MABC)、标记辅助基因聚合和标记辅助轮回选择 (MARS) 等多种育种策略将抗性基因渗入优良品种。随着新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完整的燕麦基因组测序已不再遥不可及。燕麦基因组测序将为育种者开发大量基于序列的标记(如 SNP)铺平道路,这些标记将有助于通过利用连锁不平衡作图和基因组选择来识别抗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