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热能储存是节约能源和优化整体效率的重要因素。开发本地能源储存系统需要一些有关原材料的信息,而原材料在当地市场上供应充足。本研究旨在调查亚齐传统生产的盐的特性,以了解其作为热能储存原材料的潜在用途。样品取自亚齐大区,在马弗炉中以 400°C 和 800°C 的温度加热处理。进行这种处理是为了研究性质的变化并确定盐制备的最佳程序。所有样品都经过多种技术表征,包括 XRF、XRD、SEM/EDS、TGA/DSC 分析、密度、热导率和电解电导率。XRF 表征表明,当地的亚齐盐被评为 III 类盐。此外,根据 TGA/DSC 表征,熔化温度接近 800°C,焓值接近 492 kJ/kg。亚齐盐可作为热能储存材料的证据已经足够,此外,提高亚齐盐的热处理温度有助于提高其焓值、晶体尺寸、密度、热导率和电解质电导率。
在这项研究中,不锈钢316L和Inconel 625合金粉是通过使用定向的能量沉积过程加上制造的。对粘合不锈钢316L/Inconel 625样品的硬度和微观结构的热处理效应。微观结构表明,除了几个小裂缝外,不锈钢316L和Inconel 625之间没有次要相和界面区域附近的大夹杂物。TEM和Vickers硬度的结果表明,界面区域的厚度几十微米。有趣的是,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不锈钢区域的裂纹不会改变形态,而不锈钢316L的硬度值和Inconel 625的硬度值也下降。这些结果可用于使用定向能量沉积的不锈钢316L材料的表面处理管道和阀门,并通过表面处理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关键字:定向能量沉积,界面,物理特性,热处理
事实上,不同批次的材料物理性质可能会有显著差异,因为普通实验室环境不像工业或大规模环境那样受控;造成批次间差异的传统原因是使用并非专用于某一工艺的玻璃器皿、由于处理和不同供应商而导致的试剂和溶剂差异,甚至是特定实验室内不同季节或不同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差异。由于这些考虑,确定应优化哪些参数以获得理想的设备性能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我们在一个实验室中合成了几批次的 Ni3(HITP)2,尽可能使用相同的起始材料和溶剂,并将它们用作 KOH 水性电解质中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目标是辨别 MOF 批次的物理性质对设备性能的影响。Ni3(HITP)2 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结构。配体由芳香族三苯单元组成,这些单元表现出很强的电子离域性,通过亚胺键(更准确地说是亚氨基半醌)与镍中心结合。配体和方平面 Ni 2+ 离子形成石墨烯状二维薄片,其堆叠形成直径约为 1.6 nm 的管状圆柱形通道。合成了三批 Ni 3 (HITP) 2 MOF,这里用 HITP_A、HITP_B 和 HITP_C 表示。它们是以之前发表的方法 8 作为合成条件的起点来制备的,然后根据 ESI 中的描述略有变化,† 产生了相同类型的 MOF 材料,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如表 1 所示。三个样品的电导率分别跨越两个数量级,从 2·10·4 S cm 1 到 4·10·2 S cm 1 (对于 HITP_A 和 HITP_C)。通过拟合在 77 K 下测得的 N 2 吸附等温线确定的 BET 表面积相差三倍,从 260 m 2 g 1 到 825 m 2
自从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以来,基因组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我们对基因组的认识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许多模式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而基因组编辑技术也正在迅速普及。过去的基因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信息的复制、修复、重组、分裂等信息层面,并进一步强调表观遗传调控来解释遗传现象。另一方面,DNA的物理性质,如硬度、扭转、超螺旋等,虽然是直接影响基因组结构的重要性质,但人们对其了解甚少。在本项目中,我们将重点研究基因组/DNA的物理性质,以了解基因组如何构建其结构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我们将“基因组模态”定义为组织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多维模式。我们将从基因组模态的角度揭示基因组的真实面貌。为此,我们运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科学、高分子物理学等方法,开辟了研究“基因组形态”的新领域。【研究项目内容】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模型,该模型使用历史损伤尺寸数据来推断造成一定损伤的物理撞击物特性(尺寸和能量)。维护任务在操作中是由于撞击而发生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事件中造成的损伤来源仍然未知。因此,通过从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对于撞击物类型的分布中推断出造成某种损伤的原因,维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给定撞击物源的预期结果。开发的模型在局部变形和整体板块挠度之间引入了一个新型过渡变形区域,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撞击事件。使用已知的铝结构特性和损伤尺寸,将损伤数据转换为撞击物数据。该模型应用于一个案例研究,使用了波音 777 机队的 120 个机身凹痕损伤尺寸(长度、宽度和深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推断出 94% 的考虑损伤的撞击器特性,撞击器能量和半径分别高达 240 J 和 110 mm。� 2021 作者。由 Elsevier Ltd. 出版。这是一篇根据 CC BY 许可开放获取的文章(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摘要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基纳米结构、纳米片和纳米颗粒处于最前沿,具有吸引人的光电特性,适用于光伏和发光应用。因此,全面了解这些基本的电子和光学特性是充分利用此类半导体技术的关键一步。迅速发展的化学工程及其不同寻常的结构多样性令人着迷,但对于与传统半导体相媲美的合理描述也具有挑战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群论的对称性分析提供了一种通用而严格的方法来理解各种块体钙钛矿和钙钛矿基纳米结构的性质。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群论中的对称性分析回顾了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的电子和光学响应,回顾了 AMX 3 块体钙钛矿的典型立方 Pm-3m 晶格的主要结果(其中 A 为阳离子,M 为金属,X 为卤化物),然后将分析扩展到三种技术感兴趣的情况:AMX 3 纳米粒子、A 4 MX 6 孤立八面体、A 2 MX 4 层状系统和最近引入的缺陷卤化物钙钛矿 (d-HP)。基于对称性论证,我们将强调这些材料的电子和光学特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是由空间限制和维数引起的。同时,我们将利用这种分析来讨论文献中的最新结果和争论,如钙钛矿纳米粒子和纳米片的带边激子精细结构中暗/亮态的能量学。从目前的工作中,我们还预测 d-HP 的带边激子精细结构不会呈现光学暗状态,与 AMX 3 纳米粒子和层状钙钛矿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事实可能对这些新型钙钛矿的光物理产生重要影响。
摘要 本研究获得了基于铁电磁 PbFe 1/2 Nb 1/2 O 3 粉末和铁氧体粉末(锌镍铁氧体,NiZnFeO 4 )的多铁性(铁电-铁磁)复合材料(PFN-铁氧体)。陶瓷 PFN-铁氧体复合材料由 90% 粉末 PFN 材料和 10% 粉末 NiZnFeO 4 铁氧体组成。陶瓷粉末采用传统工艺方法合成,采用粉末煅烧,而复合粉末的致密化(烧结)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1)自由烧结法(FS)和(2)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对复合 PFN-铁氧体样品进行了热测试,包括直流电导率和介电性能。此外,还在室温下测试了复合材料样品的 XRD、SEM、EDS (能量色散谱) 和铁电性能 (磁滞回线)。在工作中,对用两种方法获得的 PFN-铁氧体复合材料样品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多铁性陶瓷复合材料的 X 射线检查证实了来自复合材料铁电 (PFN) 基质的强衍射峰以及由铁氧体组分引起的弱峰。同时,研究表明不存在其他不良相。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两种不同的烧结技术 (自由烧结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获得的陶瓷复合材料可以成为功能应用的有前途的材料,例如,用于磁场和电场传感器。
细胞膜是动态且复杂的结构,其组成和结构是病理学的主要决定因素。现在普遍认为,膜的物理特性(例如流动性和厚度)是渗透性、药物分子分配和蛋白质聚集的决定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与膜相互作用的分子有望比针对受体或酶的传统疗法具有更大的治疗潜力。阿尔茨海默病就是一个例子,迄今为止传统方法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随着细菌对越来越多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潜在的基于膜的抗生素提供了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替代途径。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物理膜特性如何影响疾病的基本机制的观点,以及改变膜脂质组成和特性以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潜力。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传染病是许多其他疾病中的典型例子,其中所谓的膜脂质疗法显示出开发新药和新疗法的巨大潜力。
这篇开放获取论文由 DigitalCommons@WayneState 免费提供给您,供您开放获取。它已被 DigitalCommons@WayneState 的授权管理员接受并纳入韦恩州立大学论文。
颜色 白色 体积密度(烧成) 3.74 Mg/m 3 颗粒大小 14 m 孔隙率(表观) 0%(全致密)% 标称 维氏硬度 12.8 GPa @ Hv 0.5kg 抗压强度 2000 MPa 弯曲强度(3 点)@20C 280 MPa 杨氏模量@20C 330 GPa 断裂韧性,MPa.m ½ 3.5 热导率 24 W/mK @20C 热膨胀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