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化石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刺激了中国太阳能产品贸易的增长。本文旨在考察自愿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太阳能产业贸易流的影响。为此,本文选取了2002—2020年中国太阳能产业出口至4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目的国自愿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双边自愿环境规制差距则有负向影响。进一步的证据表明,缩小双边自愿环境规制差距对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促进作用比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更明显,验证了存在国家异质性。此外,贸易摩擦加剧会削弱东道国自愿环境规制的出口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自愿性环境规制具有需求效应、信息效应和共同语言效应等经济效应,对于促进太阳能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据说,从东日本大地震后到2012年左右,企业面临日元升值、经济合作协定谈判延迟、企业税率高、劳动力市场僵化、环境管制、电费高企等六大逆风。不过,这种情况现在总体上有所改善。详情请参阅内阁府《2021年日本经济财政年报——迈向有韧性的日本经济:加速创新,迈向有实力和灵活性的经济社会》,2021年9月;内阁府《2017年日本经济财政年报:新增长》
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分析了环境监管与环境创新之间的关系。使用德国企业面板数据和动态计数数据模型来测试环境监管与环境创新之间的关系。我们估计了企业对五个启动因素的创新倾向,即法律要求的履行、对法律要求的期望、公共资金、对环境创新的需求和自我承诺。我们还控制了研发强度、公司所在地区和行业,并筛选出考虑其环境影响的公司。结果回答了有关设计环境政策以促进创新的核心问题。我们表明,只有动态和基于市场的政策才与环境创新呈正相关。传统的监管工具,即基于技术的命令和控制,对于在企业层面触发创新行为无效。最后,我们表明环境监管是生态创新的必要条件。关键词:波特假说、环境管制、环境创新、创新扩散、动态计数数据。JEL:C23、H23、O31、O38、Q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