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正确治疗取决于对骨感染微生物的正确识别,但对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和植入物的患者,很难识别其具体病因。慢性骨髓炎患者骨培养中,甲萘醌的营养缺陷型小菌落变体与假阴性结果有关,但补充甲萘醌可提高骨培养效果。研究目的是评估补充甲萘醌对哥伦比亚麦德林一组骨髓炎患者骨培养分离株的影响。我们对 40 名培养阴性的慢性骨髓炎成年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补充了 3 剂甲萘醌。效果定义为治疗后骨培养阳性的比例。使用 SPSS 29.0 中的卡方、Fisher 和 Mann-Whitney U 检验将效果与临床变量进行比较。骨培养的微生物分离物范围从 0%(治疗前)到 62.5%(治疗后),主要是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肠杆菌属。这种效果并未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或合并症呈现统计学差异。我们得出结论,在患有慢性骨髓炎且骨培养阴性的患者中,补充甲萘醌可产生高比例的分离物并识别病原体,这有利于正确治疗并减少再入院、并发症和抗生素耐药性。
成分谷物产品、加工谷物副产品、植物蛋白产品、碳酸钙、粗饲料产品、草料产品、植物油、磷酸一钙、盐、DL-蛋氨酸、丙酸钙(防腐剂)、氧化锰、硫酸锰、氧化锌、硫酸锌、硫酸铜、碘酸钙、硫酸亚铁、L-赖氨酸、柠檬酸压饼提取物、维生素 A 补充剂、维生素 D3 补充剂、维生素 E 补充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核黄素补充剂、烟酸补充剂、泛酸钙、硝酸硫胺素、维生素 B12 补充剂、生物素、盐酸吡哆醇、叶酸、氯化胆碱、里氏木霉干燥发酵产物、亚硒酸钠、锌氨基酸复合物、脱水毕赤酵母发酵提取物、天然和人工口味,d-alpha生育酚乙酸酯。
成分 鸡肉、鸡肉粉、玉米蛋白粉、酿酒米、黄玉米粉、小麦粉、植物油(中链甘油三酯来源)、玉米胚芽粉、大麦、天然香料、鱼油、干蛋制品、L-精氨酸、麦麸、鱼粉、磷酸一钙和磷酸二钙、氯化钾、盐、碳酸钙、L-赖氨酸盐酸盐、维生素 E、氯化胆碱、L-抗坏血酸-2-多磷酸盐(维生素 C)、硫酸锌、硫酸亚铁、烟酸(维生素 B-3)、维生素 A 补充剂、硝酸硫胺素(维生素 B-1)、硫酸锰、大豆油、泛酸钙(维生素 B-5)、维生素 B-12 补充剂、核黄素补充剂(维生素 B-2)、硫酸铜、盐酸吡哆醇(维生素 B-6)、大蒜油、叶酸(维生素 B-9)、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维生素 K)、生物素(维生素 B-7)、碘酸钙、维生素 D-3 补充剂、亚硒酸钠。
摘要。背景/目的:我们描述了一种使用氧化还原活性组合药物甲萘醌/抗坏血酸 (M/A) 选择性靶向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理学策略,与化疗标准治疗替莫唑胺 (TMZ) 进行了比较。材料和方法:对胶质母细胞瘤小鼠(GS9L 细胞移植 - 颅内模型)进行了实验,用 M/A 或 TMZ 治疗。通过磁共振成像监测肿瘤生长。还在分离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GS9L) 和正常小胶质细胞 (EOC2) 上评估了 M/A 和 TMZ 对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超氧化物过量产生的影响。结果:M/A 治疗抑制了肿瘤生长并增加了存活率,而没有 TMZ 特有的不良药物相关副作用。在我们迄今为止测试的剂量下,存活率与 TMZ 相当,尽管 M/A 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不如 TMZ 明显。 M/A 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诱导高度特异性的细胞毒性,并伴有剂量依赖性的线粒体超氧化物过量产生,但在正常的小胶质细胞中则不会。结论:M/A 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与正常的小胶质细胞区分开来,仅在肿瘤中引起氧化还原改变和氧化应激。这种更易于耐受的治疗方法有可能支持胶质母细胞瘤的手术和常规治疗。
简介:微生物在牙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提高牙髓样本中微生物检测、鉴定和计数的灵敏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培养和全基因组扩增(WGA)随后进行 PCR 检测在根管化学机械制备(CMP)之前和之后的细菌检测中的效果。方法:分析了 10 颗患有原发性牙髓感染的单根牙。在 CMP 之前和之后用纸尖收集微生物样本,将其分成两组:(i)将培养测定样本接种到含有 5% 脱纤维羊血、甲萘醌和血红素的布鲁氏菌琼脂上,并在 36°C 下厌氧孵育 14 天; (ii) 从分子测定样本中提取 DNA,并用 Phi29 DNA 聚合酶通过等温链置换进行 WGA,然后进行 PCR 以确定细菌的存在。结果:在两种测定中,CMP 之前的样本都显示所有 10 颗牙齿中都存在细菌。然而,在 CMP 之后,在进行的测定中细菌检测有所不同(p = 0.0198)。通过 WGA 随后的 PCR 在 70%(10 个中的 7 个)的样本中检测到细菌的存在,而只有 10%(10 个中的 1 个)在培养方法中显示细菌生长。结论:在使用 NaOCl 作为 CMP 冲洗剂进行根管治疗后,WGA 随后的 PCR 相结合增加了从根管样本中检测到的微生物。因此,这种技术组合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以提高根管研究中的微生物检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