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氨基硅烯分子(HSiNH 2 ,X 1 A ′) 是不饱和氮硅烯的最简单代表,它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通过气相基元反应形成的,反应涉及硅基自由基(SiH)和氨(NH 3 )。反应由硅基自由基无势垒加成到氮的非键合电子对上引发,形成 HSiNH 3 碰撞复合物,然后通过从氮原子中失去氢原子,单分子分解为氨基硅烯(HSiNH 2 )。与等价氨基亚甲基卡宾 (HCNH 2 , X 1 A ′ ) 相比,通过用硅取代单个碳原子,对等价甲亚胺 (H 2 CNH) − 氨基亚甲基 (HNCH 2 ) 和氨基硅烯 (HSiNH 2 ) − 硅亚胺 (H 2 SiNH) 异构体对的稳定性和化学键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卡宾与硅烯的热力学稳定性逆转了 220 kJ mol − 1。因此,发现第十四主族元素硅的等价性与原子碳几乎没有相似性,不仅对反应性而且对热化学和化学键也表现出显着影响。
摘要:在双层石墨烯 (BLG) 中打开带隙对于石墨烯基电子和光子器件的潜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我们报告了通过在 BLG 和 Ru 衬底之间插入硅烯在 BLG 中产生相当大的带隙。我们首先在 Ru(0001) 上生长高质量的 Bernal 堆叠 BLG,然后将硅烯插入 BLG 和 Ru 之间的界面,这通过低能电子衍射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得到证实。拉曼光谱显示,插入的 BLG 的 G 和 2D 峰恢复到独立 BLG 特征。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测量表明,BLG 中打开了约 0.2 eV 的带隙。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大带隙打开是 BLG 中掺杂和波纹/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项工作为 BLG 中带隙打开的机制提供了深刻的理解,并增强了基于石墨烯的器件开发的潜力。关键词:双层石墨烯、带隙、协同机制、插层、硅烯 ■ 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