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调制和解调................................................................................................ 135 4.2.2.1 基本原理 .............................................................................................. 135 4.2.2.2 线性调制方案............................................................................... 136 4.2.2.3 非线性调制方案............................................................................... 138 4.2.2.4 编码调制....................................................................................... 139 4.2.2.5 频谱整形....................................................................................... 141 4.2.2.6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误差概率。2.6.4 高性能天线......................................................................................... 194 4.2.6.5 馈线系统基本原理.................................................................... 197 4.2.6.6 系统复用滤波器............................................................................. 203
4.2.2 调制和解调................................................................................................ 135 4.2.2.1 基本原理 .............................................................................................. 135 4.2.2.2 线性调制方案............................................................................... 136 4.2.2.3 非线性调制方案............................................................................... 138 4.2.2.4 编码调制....................................................................................... 139 4.2.2.5 频谱整形....................................................................................... 141 4.2.2.6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误差概率。2.6.4 高性能天线......................................................................................... 194 4.2.6.5 馈线系统基本原理.................................................................... 197 4.2.6.6 系统复用滤波器............................................................................. 203
高级电子学学分 3-0-0:3 课程教育目标: COE1 让学生熟悉先进的电子设备及其应用。 COE2 培养对数字电路设计和使用微控制器连接简单系统的理解。 COE3 培养对通信系统的理解。 UNIT-1 9 L 半导体器件:载流子的漂移和扩散、电荷的产生和复合、直接和间接半导体。PN 结、二极管方程、PN 结的势垒宽度和电容、变容二极管、开关二极管、作为开关和放大器的 FET、光电器件:LED、二极管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 UNIT-2 9 L 先进电子设备: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MOSFET 中的短沟道效应、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FinFET)、铁电场效应器件和 2D 纳米片器件;新兴存储设备:DRAM、ReRAM、FeRAM 和相变存储器 (PCM) 以及通用存储设备。UNIT-3 10 L 模拟系统:锁相环及其应用频率倍增;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对数和反对数放大器;仪表放大器;传感器:温度、磁场、位移、光强度和力传感器组合电路设计:编程逻辑器件和门阵列、7 段和 LCD 显示系统、数字增益控制、模拟多路复用器、基于 PC 的测量系统;序贯电路设计:不同类型的 A/D 和 D/A 转换技术、TTL、ECL、MOS 和 CMOS 操作和规格。 UNIT-4 9 L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的概念、电磁频谱的作用、通信系统术语的基本概念、调制的必要性、幅度、频率、脉冲幅度、脉冲位置、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中的信息、编码、脉冲调制的类型、脉冲宽度调制 (PWM)、脉冲位置调制 (PPM)、脉冲编码调制 (PCM) 的原理;数字通信简介。参考书: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是一种压缩算法,通过频繁采样声音并以二进制形式给出样本值,将声音或模拟信息转换为二进制信息(一串 0 和 1)。ADPCM 在传输缓冲区之前对其进行压缩,并在接收缓冲区后对其进行解压缩。它用于在长距离光纤线路上传输声音,并将声音与文本和图像一起存储。G.721、G.726 和 G.727 是 ADPCM 的 Telcordia(和 CCITT)标准。G.726 ADPCM 计算 64kbps A 律或 µ 律 PCM 信号中两个连续语音样本之间的差异并记录该差异,因此使用更少的带宽。ADPCM 使用 8kHz 采样率(8000 个样本/秒)和 4 位编码,因此语音信号通过 32kbps(8000 x 4)数字信道传输,而不是 64Kbps 信道。另请参阅 PCM 。
A3 认证算法 GMR2-A3 A5/1 加密算法 GMR2-A5/1 A5/2 加密算法 GMR2-A5/2 A5/X 加密算法 GMR2-A5/0-7 A8 加密密钥生成算法 A8 AB 接入突发 Abis MSC 和 BSC 之间的接口 AC 接入等级(C0 至 C15) 应用上下文 ACC 自动拥塞控制 ACCH 关联控制信道 ACI 相邻信道干扰 ACK 确认/确认 ACM 累计呼叫计数器 地址完整消息 ACR 绝对类别评级 ACS 姿态控制子系统 ACS-CELP 代数共轭结构 码激励线性预测 ACU 天线组合单元 天线控制单元 A/D 模拟到数字 ADC 管理中心模拟到数字转换器 ADCS 姿态确定和控制子系统 ADN 缩位拨号 ADPCM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PE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AE 应用实体 AEC 声学回声控制 AEF 附加基本功能 AEIRP 总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AFC 自动频率控制 AGC 自动增益控制 AGCH 接入授权信道 AI 行动指示器行动项目 AIM 有源互调 AIT 组装、集成和测试
图 4.2:1953 年推出的 K2-W 运算放大器(Dan Sheingold 供图) 脉冲编码调制 (PCM) 是早期数据转换器开发的第一个主要驱动力,Alec Hartley Reeves 被普遍认为是 1937 年 PCM 的发明者。(参考文献 7)。在他的专利中,他描述了一种真空管“计数”ADC 和 DAC(参见本书第 3 章)。20 世纪 40 年代,贝尔实验室继续开发数据转换器,不仅用于 PCM 系统开发,还用于战时加密系统。20 世纪 40 年代末和 50 年代初数字计算机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数据分析、数字过程控制等的兴趣,并产生了对数据转换器的更多商业兴趣。 1953 年,数据转换领域的先驱 Bernard M. Gordon 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地下室创立了一家名为 Epsco Engineering(现为 Analogic, Inc.)的公司。Gordon 之前曾参与 UNIVAC 计算机的研发,并看到了商业数据转换器的需求。1954 年,Epsco 推出了一款 11 位、50 kSPS 真空管 SAR ADC,称为 DATRAC。该转换器(如图 4.3 所示)通常被认为是此类设备的第一个商业产品。DATRAC 采用 19" × 26" × 15" 外壳,功耗为几百瓦,售价约为 8000.00 美元。虽然真空管 DATRAC 在当时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固态设备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出现,最终彻底改变了整个数据转换领域
推荐书籍: [1] Wai-Kai Chen,“VLSI 技术(工程原理与应用)”,CRC press,2003,第 1 版,ISBN:978-0849317385。 [2] Kwyro Lee、Michael shur、Tor A. Fjeldly 和 Tron Ytterdal,“VLSI 的半导体器件建模”,Prentice Hall,1997,第 1 版,ISBN:978-0138056568。 ECE 505:高级数字通信 学分:2.00 学习时间:2 小时/周 概率与随机过程回顾。无记忆信道上的功率谱与通信:同步数据脉冲流的 PSD、M 元马尔可夫源、卷积编码调制、连续相位调制、无记忆信道上的标量和矢量通信、检测标准。相干和非相干通信:相干接收器、WGN 中的最佳接收器、IQ 调制和解调、随机相位信道中的非相干接收器、M-FSK 接收器、瑞利和莱斯信道、部分相干接收器 – DPSK、M-PSK、M-DPSK、BER 性能分析。带限信道和数字调制:眼图、存在 ISI 和 AWGN 时的解调、均衡技术、IQ 调制、QPSK、O/4-QPSK、QAM、QBOM、BER 性能分析、连续相位调制、CPFM、CPFSK、MSK、OFDM。块编码数字通信:结构和性能、二进制块码、正交、双正交、超正交-香农信道编码定理、信道容量、匹配滤波器、扩频通信概念、编码 BPSK 和 DPSK 解调器、线性块码、汉明、戈莱、循环、BCH、里德-所罗门码。卷积编码数字通信:使用多项式、状态图、树形图和网格图表示代码,使用最大似然、维特比算法、顺序和阈值方法的解码技术 - BPSK 和维特比算法的误差概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