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电子产品为柔性和可穿戴系统提供了一种环境可持续的选择,并且完美适配现有的印刷技术以实现高制造效率。作为耗能设备的核心,纸基电池需要与高保真度的印刷工艺兼容。在此,水凝胶增强纤维素纸 (HCP) 被设计用作纸电池的隔膜和固体电解质。HCP 可以承受比原始纸更高的应变,并且在四周内可在自然环境中生物降解。印刷在 HCP 上的锌金属 (Ni 和 Mn) 电池具有显著的体积能量密度 ≈ 26 mWh cm –3 ,并且还具有可切割性和与柔性电路和设备的兼容性。因此,可以通过将印刷纸电池与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集成来构建自供电电子系统。该结果凸显了水凝胶增强纸用于无处不在的柔性和环保电子产品的可行性。
https://doi.org/10.26434/chemrxiv-2024-b7pr1 orcid:https://orcid.org/0000-0000-0002-3346-937x contern content content content content contem 许可证:CC BY-NC-ND 4.0https://doi.org/10.26434/chemrxiv-2024-b7pr1 orcid:https://orcid.org/0000-0000-0002-3346-937x contern content content content content contem许可证:CC BY-NC-ND 4.0
通过破坏势能壁垒的对称性 Dae-Han Jung、Hee-Sung Han、Namkyu Kim、Ganghwi Kim、Suyeong Jeong、Sooseok Lee、
摘要动物内脏器官的左右 (LR) 不对称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逐步过程建立起来的。虽然有些步骤是保留的,但动物之间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启动身体对称性的破坏。在斑马鱼 (硬骨鱼类)、非洲爪蟾 (两栖动物) 和小鼠 (哺乳动物) 中,对称性破坏是由 LR 组织器处的定向流体流动引起的,这种流体流动由运动纤毛产生并被机械反应细胞感知。相比之下,鸟类和爬行动物不依赖纤毛驱动的流体流动。无脊椎动物(如蜗牛和果蝇)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机制,其中对称性破坏过程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分子相互作用下游获得的细胞手性支撑。在这里,我们强调了肌动球蛋白相互作用和平面细胞极性是动物之间多种 LR 对称性破坏机制的汇聚切入点。
锂离子电池 (LIBs) 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 [1-4]。然而,由于有机电解液、锂储量不足和成本高等问题,LIBs 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 [5-7]。因此,有必要开发替代性二次电池来取代 LIBs [8,9]。水系锌金属电池 (AZMBs) 已成为有竞争力的候选电池,因为锌 (Zn) 金属负极具有优异的理论容量 (820 mAh g −1 和 5855 mAh cm −3) 和低电化学电位 (−0.76 V vs. 标准氢电极)、丰富的锌资源,以及水系电解质固有的安全性和高离子电导率 (~ 1 S cm −1 vs. 1-10 mS cm −1 有机电解质) [10-16]。然而,锌金属负极存在析氢反应(HER)、腐蚀、钝化、枝晶生长等严重问题,导致可逆性差、循环寿命不稳定,甚至发生短路故障[17–23]。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AZMBs的实际应用。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针对锌金属负极的稳定策略,包括表面改性、结构优化、电解质工程和隔膜设计[24–31]。然而,由于使用了远远过量的锌,这些研究尚未实现较高的锌利用率[32]。为了补偿Zn的不可逆损失,提高充放电过程的循环稳定性,研究人员通常构建Zn过量(Zn箔厚度≥100μm)、面积容量低(1-5mAh cm−2)的锌金属负极,导致负极与正极的容量比高(N/P>50),放电深度(DOD)较低(<10%)[33]。放电深度(DOD)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容量占锌金属负极总容量的百分比:
包装:500克瓶装。 储藏 脱水粉末,具有吸湿性,应存放在干燥处,密封容器内温度为10-25°C,避免阳光直射。在最佳条件下,该培养基的保质期为4年。 第一次打开容器时,请注意容器标签处的时间和日期。取出所需量的培养基后,盖紧瓶盖,防止受水侵蚀。 产品变质:如有微生物污染、变色、干燥或任何其他变质迹象,请勿使用。 处置 使用后,制备的平板、标本/样品容器和其他受污染的材料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丢弃。 参考文献 1. Subba Rao,1977,《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牛津和IBH出版公司,印度。 2. 土壤生物学和生育力 1998 年 11 月,第 28 卷,第 1 期,第 87-94 页。CD Di Simine、JA Sayer、GM Gadd 3. Isenberg、HD 临床微生物学程序手册。第二版。4. Jorgensen、JH、Pfaller、MA、Carroll、KC、Funke、G.、Landry、ML、Richter、SS 和 Warnock.、DW(2015 年)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