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选拔,我在此同意参加位于布巴内斯瓦尔的 CSIR 矿物与材料技术研究所组织的“材料进步与技术应用方法 (MAMTA)”高端研讨会。 2. 全心全意参加本次研讨会并出席所有实验课,真诚付出,尽心尽力。 3. 我还将负责并专心参与讨论/互动环节。 4. 我知道必须参加所有实验课、通过课程考核并提交报告才能成功获得认证。 5. 我理解本次研讨会提供的材料仅用于教育/学术目的。 6. 在任何平台上上传/托管/共享任何内容均属违法,侵犯知识产权。 7. 任何代理人参加研讨会将被立即取消其候选资格,并向其所在机构报告。 8. 我理解要确保我的亲自到场,并且任何这方面的支持均需向申请人的母机构寻求。组织机构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9. 我将严格遵守印度政府和奥里萨邦发布的 COVID 指南。10. 我同意遵守组织机构和 SERB 的任何其他条款和条件。
升级版改革方案坚持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平高效的科学资助治理体系目标。以三大任务(明确资助类别、完善考核机制、优化研究领域布局)为核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风与科研诚信道德建设、组织与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完善六项机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引领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问题、重大类型项目立项、成果转移转化、跨学科融合、多元化投入),突出两项重点(原创性探索性项目、升级人才资助体系),持续优化七项资助管理环节(明确各级重点级别、系统深化国际合作、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改进项目管理、不断规范资金管理、持续绩效考核、加强单位管理),全面深化科学资助改革,努力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前沿原创性成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世界一流科技强国目标作出更多贡献。
这是一门数据科学在神经工程中应用的入门课程。本课程将介绍数据科学的基本原理、概率和统计估计的技术和实现,以及神经工程中几个实际问题的建模。主题包括概率、随机变量、统计检测和估计、随机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编码和解码、群体编码、神经网络、可塑性和学习、神经接口和康复。将介绍概率、随机过程和估计的概念,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实现神经工程的真实示例,并认识到最新技术的影响。本课程将增强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在未来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工作。学生有望通过脑机接口项目获得数据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本课程包含计算神经科学的元素及其在神经工程中的应用,神经工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适合具有 CBE 背景的学生。它还包含数据科学和神经工程应用的元素,因此,它也适合来自 ECE 的学生。不同课程代码的学生将获得相同待遇,只使用一套课程内容和考核安排。先修课程:(MATH2111 或 MATH 2121)和 MATH 2421,或 BIEN 2310 或 BIEN 3320 成绩基于家庭作业(20%)、期中考试(30%)和期末项目(50%)。暂定时间表如下。
张恒,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333 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杰出青年基 金获得者,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目前担任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 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兼职硕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委会委员,江苏省 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委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学术期刊 EURASIP JWCN 等编委,曾担任 EJC 、 JFI 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客座编委,受邀担任美国控制会议 ACC 2017 分会场 Chair 、亚洲控制会议 ASCC2017 分会场 Chair 等,担任知名国际会议 IEEE ICCC'14 、 ICNC'17 、 ICNC'18 、 YAC'18 、 IEEE SmartGridComm'19 、 ICNC'20 程序 委员会委员 , 长期担任包括 IEEE TAC 、 Automatica 等 20 余个国际知名期刊论文审稿人。 2016 年入选江苏省 “ 双创博士 ” (科技副总类), 2017 年入选连云港市 “ 港城英才计划 ” , 2018 年获得江苏省 “ 六大人才高峰 ” 项目、连云港市 “ 海燕计划 ” 重点资助类, 2019 年入选 江苏省 “ 青蓝工程 ”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考核优秀)。曾在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 大学访问研究。发表研究论文 70 余篇,其中包括在期刊 IEEE TAC 、 Automatica (控制 领域两大顶级期刊)、 IEEE TCST (控制领域旗舰期刊)、 IEEE TCNS (控制领域旗舰期 刊)、 IEEE TIE ( SCI 一区期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论文曾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 国际学术论文、 ESI 高被引论文、 ESI 热点论文、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等。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高 校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