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块状皮肤病病毒(LSDV)在牛中引起经济上重要的疾病。成功控制的唯一方法是早期诊断和有效的疫苗接种。据报道,已经有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例如注射部位的局部炎症以及某些疫苗接种动物中局部或普遍的皮肤病变的局部疫苗。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比较两种块状皮肤疾病(LSD)疫苗菌株,肯尼亚(KN)绵羊和山羊痘(KSGP O-240)和LSDV Neethling(NT)菌株的安全性,并确定在catter中观察到的后疫苗接种反应的病因(PV)反应。在与NT-和KSGP O-240的基于NT和KSGP O-240的疫苗受控条件下接种实验牛,使用两种不同的剂量观察到动物3个月的任何不良反应。在45个用LSDV NT菌株疫苗(6.7%)和24个用kN菌株疫苗(12.5%)疫苗的牛疫苗接种的牛中,有三只牛(12.5%)出现了LSD样皮肤结节,提供了证据表明,病后病变可能不依赖于菌株。病变出现在疫苗接种后1-3周,并位于颈部或覆盖整个身体。3周后恢复的动物。疫苗剂量与疫苗接种动物的皮肤病变的出现之间存在正相关。在105剂量时,有12%的动物在104剂量时反应为3.7%。通过中和抗体血清转化测量保护时,两种菌株都诱导了固体免疫。
一名既往健康的 4 个月大男孩,没有免疫缺陷病史,因右侧腹股沟肿块 1 个月来就诊(图 1)。他是双胞胎,胎龄 37 周出生,母亲是健康的加拿大裔,当时居住在越南。3 个月大时,患者在多伦多就诊时出现右侧腹股沟肿块(1.6 × 1.4 厘米),但全身健康。头孢氨苄和克林霉素治疗对肿块无反应,并开始流出脓性分泌物。出生时,患者右臀部接种了卡介苗 (BCG) 疫苗(根据母亲的要求),并且出现疤痕(图 2)。超声检查显示淋巴结坏死。我们的鉴别诊断包括腹股沟疝、细菌性淋巴结炎、分枝杆菌淋巴结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或 BCG 脓肿。病变切除活检涂片呈抗酸杆菌阳性,聚合酶链反应呈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阳性,培养呈牛分枝杆菌 BCG 生长。患者未接受其他治疗,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中南美洲、非洲、亚洲和东欧地区出生时均接种 BCG 疫苗。BCG 免疫接种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局部反应和区域性淋巴结炎,多达 5% 的接种儿童会出现这些并发症,通常在免疫接种后 2-3 个月发生。 1 BCG 最常见的注射部位是三角肌区域,大多数 BCG 相关淋巴结炎(通常为化脓性)涉及腋窝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报道很少,其中 1 例与大腿免疫接种有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