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状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rs-fMRI) 的最新证据表明,健康人脑具有时间组织,该组织以非常复杂的时间延迟结构为代表。这种结构似乎是大脑信息流、大脑活动的整合/传播以及信息处理的基础。因此,它可能与高度协调的复杂大脑现象(如意识)的出现有关。然而,在意识状态改变期间,这种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假设由于高阶功能的中断和大脑信息流的改变,意识障碍 (DOC) 患者的自发性大脑活动的时间延迟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比较 48 名 DOC 患者和 27 名健康对照 (HC) 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获得的 fMRI 静息状态数据的时间延迟投影来探索这一假设。结果表明,与 HC 相比,DOC 患者的时间延迟结构有所改变。具体而言,中扣带皮层 (mCC) 内潜伏期的平均值和方向性会随着意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mCC 内潜伏期的正值与意识状态的保持有关,而 DOC 患者的负值则与意识水平成比例变化。这些结果表明,mCC 可能在 HC 受试者中作为大脑活动的整合者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这种作用在意识改变的状态下会消失。
摘要 镰状细胞病患者通常有轻度低氧血症,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向右移动。因此,镰状细胞病患者的氧饱和度应低于正常值。然而,本诊所的大多数受试者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结果为正常。为了提高对这一矛盾的理解,对 20 名镰状细胞病儿童进行了动脉毛细血管氧张力 (Po2) 和氧饱和度与同时测量的脉搏血氧仪饱和度的比较。此外,还将所有 20 名患者 50% 血红蛋白饱和度 (Pso) 下的 Po2 与脉搏血氧仪测得的饱和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结果总体上与根据血液样本计算得出的结果相似。然而,个体偏差并非随机的,部分原因在于 P50 值的差异。结论是,脉搏血氧饱和度在镰状细胞病患者中产生的结果各不相同,应谨慎使用该法预测此类患者组的动脉饱和度。(Arch Dis Child 1993; 68: 735-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