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细胞毒性病变 (CLOCC) 也称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轻度脑病或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在磁共振成像 (MRI) 上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扩散受限。该病变与多种病因有关,包括细菌和病毒感染、代谢紊乱、药物、癫痫、恶性肿瘤和脑出血 [4,5] 。CLOCC 以细胞毒性水肿为潜在机制,被认为是继发性病变。CLOCC 患者的典型症状通常包括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和谵妄 [6] 。放射学发现包括 T2 加权成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上的高信号强度、T1 加权成像和急性期的低信号强度、弥散加权图像 (DWI) 上的高信号强度以及表观弥散系数 (ADC) 值降低 [6]。病变分为三种类型:位于胼胝体压部中央的小圆形或椭圆形病变、以胼胝体压部为中心但通过胼胝体纤维横向延伸到相邻白质的病变或以后方为中心但延伸到胼胝体前部的病变 [7]。预后方面,CLOCC 通常与良好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相关。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一周内消失,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没有后遗症 [5]。
继续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后突然停药或快速减量可能会引发急性戒断反应。突然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后,戒断症状与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和酒精后出现的戒断症状相似。戒断症状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治疗持续时间、剂量水平和依赖程度。这些症状包括失眠、焦虑、激动、睡眠障碍、头痛、腹泻、易激惹、烦躁不安、心悸、惊恐发作、眩晕、肌阵挛、运动不能、对光、声和触觉过敏、身体感觉异常(例如运动感、金属味)、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妄想信念、反射亢进和短期记忆丧失,以及可能包括抽搐、震颤、腹部和肌肉痉挛、精神错乱、谵妄、幻觉、高热、精神病、呕吐和出汗的严重综合症。此类戒断症状,尤其是较严重的症状,在长期服用过量药物的患者或过去依赖酒精或其他麻醉药物的患者中更为常见。然而,据报道,在连续服用治疗剂量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后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因此,应通过逐渐减少剂量来停用氯硝西泮,以尽量减少戒断症状的发生。应建议患者在增加剂量或突然停药之前咨询医生。需要为每位已知或怀疑有依赖性的患者制定个人戒断时间表。
全球每年有数亿人因个人健康状况而接受手术和麻醉,以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尤其在中国,每年高达7000万人。麻醉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可能引起认知障碍,脑部监测对于及时评估麻醉药物对意识的影响至关重要。脑电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脑功能评估方法,围手术期脑电图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包括监测手术中的麻醉深度,维持适当的麻醉剂量,避免麻醉深度过浅或过深,降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可能性。脑电图可以及时发现围手术期癫痫放电、术后谵妄等脑部异常状态。脑电图还可用于评估围手术期睡眠状况。目前,临床脑电图的解读主要依靠神经科医生、麻醉医生和睡眠医学专家的手工方法。它费时、低效、无趣,而且专家之间有偏见。另一方面,一个脑电图临床专家需要几十年的培训。缺乏合格的脑电图临床专家使得大量患者难以获得脑电图监测服务。在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时代,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变革性的变化,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力。虽然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在脑电图 (EEG) 中的应用是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尽管目前的速度很慢,但人工智能在进一步彻底改变脑电图技术方面仍有巨大的前景和尚未开发的潜力,为理解和解释脑信号的创新进步铺平了道路。本研究计划收集10万人(100TB)的临床脑电图数据,旨在建立用于脑电图数据分析的深度学习技术框架。在以上两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将开发针对各种围手术期脑状态监测场景的特异性AI模型,包括:术中麻醉
术语表 2 缩写和首字母缩略词 3 执行摘要 3 引言 15 I. 目的 15 II. 背景 15 III. 指南范围 16 IV. 目标读者 16 V. 限定性声明 16 VI. 特殊术语 16 方法和方法论 17 I. 方法概述 17 II. 确定范围和关键问题 18 III. 进行文献综述 18 IV. 制定指南声明草案 19 V. 进行小组评级 19 VI. 起草指南文件 20 建议 20 I. 酒精戒断的识别和诊断 20 A. 识别 20 B. 诊断 21 C. 鉴别诊断 21 II. III. 酒精戒断的初步评估 23 A. 一般方法 23 B. 严重或复杂戒断的风险因素 24 C. 风险评估工具 25 D. 症状评估量表 26 E. 识别并发疾病 27 III. 护理级别确定 28 A. 一般方法 28 B. 护理级别确定工具 28 C. 门诊与住院管理的考虑因素 29 IV. 酒精戒断的门诊管理 33 A. 监测 33 B. 支持性护理 35 C. AUD 治疗启动和参与 36 D. 药物治疗 36 V. 酒精戒断的住院管理 43 A. 监测 43 B. 支持性护理 44 C. AUD 治疗启动和参与 45 D. 药物治疗 45 VI.解决复杂的酒精戒断 50 A. 酒精戒断性癫痫 50 B. 酒精戒断性谵妄 51 C. 酒精引起的精神病 53 D. 难治性酒精戒断 53 VII. 具体环境和人群 54 A. 初级保健 54 B. 急诊科 55 C. 住院患者 56 D. 患有疾病的患者 58 E. 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 58 F. 怀孕的患者 58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59 附录 61 I. 引用的参考文献 61 II. 文献检索方法 66 A. 实证文献检索词 66 B. 灰色文献检索 66
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黏膜组织抗菌肽和免疫球蛋白A减少、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功能受损、尿路黏膜屏障变薄以及正常微生物群改变,从而影响泌尿生殖系统黏膜免疫,这些因素共同增加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1,2 2 绝经后人群的泌尿道感染诊断需要考虑症状和培养结果。如果培养结果为阳性,而没有排尿困难、尿急、疼痛或发热,则称为无症状菌尿。这种疾病在绝经后人群中很常见,不需要治疗。如果尿频或排尿困难而没有培养结果为阳性,可能提示更年期泌尿生殖系统综合征,这种疾病影响到高达84%的绝经期人群。对于老年人,如果没有泌尿系统症状或全身感染体征,而出现谵妄或嗜睡症状且培养结果为阳性,则不能认定为泌尿道感染;需要进一步评估。 2,3 3 治疗通常应包括短期窄谱抗生素治疗。呋喃妥因(速释剂 50 mg,每日 4 次,或缓释剂 100 mg,每日 2 次)连续 5 天是无并发症尿路感染的一线治疗;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800 mg/160 mg,每日 2 次),连续 3 天或磷霉素 1 剂(3 g)是替代方案。不应进行治愈测试和通过常规尿培养进行定期监测。每次出现症状时都应进行尿液分析和尿液培养。4 4 可使用多种药物策略预防复发性尿路感染。阴道雌激素通过改善粘膜厚度、免疫功能和阴道菌群来减少复发,应予以推荐。每日低剂量抗生素可减少尿路感染的频率;但是,应该权衡其益处和副作用的风险。单剂量预防(呋喃妥因 100 毫克、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800 毫克/160 毫克或头孢氨苄 250 毫克)适用于性交后尿路感染。马尿素(1 克,每天两次)在肾脏中代谢为甲醛,其效果并不逊于每日服用抗生素。2,4 应试验 3-12 个月;继续使用抗生素超过 1 年没有证据支持。5 非处方产品和预防尿路感染的行为建议缺乏有力证据 酸化尿液的蔓越莓产品、益生菌和 D-甘露糖(一种与大肠杆菌结合的天然糖)的效果不一。2,4 建议经常排尿、从前向后擦拭或穿棉质内衣可能没有任何好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