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3% 增长,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4.3%,增速高于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净利润同比增长 8.2%,增速高于收入增幅,净利润率同比提升 0.4 个百分点;股东回报持续提升,ROE 同比提升 0.2 个百分点;电信云迈向智能云新阶段,保持快速增长,收入达到 552 亿元,服务收入贡献率 22.4%,市场领先地位继续巩固和提升。公司加快提升智能服务能力,用户满意度和口碑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幻灯片 7: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公司聚焦网、云、云网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技术方向,完成科技创新和研发体系 RDO 布局。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5%,科研团队建设加快,科技专家和人才“雁阵”数量突破1万人,研发人员数量接近3.8万人,较2023年底增长15%以上。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被评为2023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在4个根技术方向取得突破,被认定为多项前沿技术原创技术来源,牵头组建云计算、量子通信、下一代光网络等创新联盟,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幻灯片 8:构建领先的“熙让”一体化智能计算服务能力 公司构建领先的“熙让”一体化智能计算服务体系与能力,打造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能计算云能力体系,全面开放生态合作,为客户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能计算服务。“熙让”一体化智能计算平台凭借强大的计算网络调度、高效的异构计算、一站式服务等优势,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安全有效疫苗的快速研发是 SARS-CoV-2 大流行的重大成就,可能已在全球范围内防止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1,2]。然而,使用疫苗强制令作为鼓励接种疫苗的一种手段引起了争议,反对者认为,工作、上学或旅行的疫苗接种要求是对个人权利的不合理限制 [3]。我们之前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疾病传播和疫苗效果数学模型以及非随机人群混合来探索疫苗接种以及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人群之间的不同混合模式将如何影响每个亚人群的风险和疾病动态 [4]。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创建了一个指标,以衡量在疫苗不完善的情况下,未接种疫苗的亚人群的感染对接种疫苗人群风险的不成比例的影响 [4]。我们发现,即使接种了效力较低的疫苗(VE 约 40%),在所有关于两组混合的假设下,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接种疫苗的人群[4]。我们还发现,经接触调整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对感染风险的贡献是不成比例的,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对接种疫苗人群感染的贡献率高于仅基于接触人数所预期的比率[4]。最后,我们发现,随着同类混合的增加(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人优先与具有相似疫苗接种状况的人互动),接种疫苗的人群的发病率下降,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的发病率上升,但经接触调整后,接种疫苗的人群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接触对风险的贡献增加[4]。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在致命性疫情期间避免接种疫苗的风险主要由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承担,但他们的选择对接种疫苗人群的病毒感染风险的影响,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比例不成比例。因此,该模型暗中支持使用疫苗强制令。我们的研究成果遭到了一些批评,有些是科学性的,有些则可以说是意识形态性的。我们在一篇发表的回应中回应了科学批评[5]。大多数批评集中在与奥密克戎变种出现相关的疫苗效力下降、我们在发表的模型中假设接种疫苗会产生持久免疫力,以及认为仅给未接种疫苗的人提供20%的基线免疫力的“先发优势”是不够的。关于疫苗效力[6-8]、持久性的信息不断发展
本报告是对 APEC 政策支持部门 (PSU) 于 2010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的更新,概述了每个 APEC 经济体的中小企业部门。尽管各成员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雇员人数是几乎所有 APEC 经济体将企业归类为中小企业的基本标准。该地区使用的其他标准包括销售额或收入金额和/或资产或资本金额,约一半的 APEC 成员国还使用企业经营的部门或行业作为分类标准。此外,15 个 APEC 成员国有规模标准来对微型、小型和/或中型企业进行分类。大多数 APEC 经济体都有立法规定或官方颁布的中小企业定义,而一些经济体有一个工作定义,可能会由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各个机构进行相应调整。这项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是,整个 APEC 地区有近 1.5 亿家企业被视为中小企业,约占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二。在大多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超过 98% 的企业被视为中小企业,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所占份额超过 99%。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其次是服务业,在大多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占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中小企业占大多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总就业人数的 60% 以上,其中几个经济体的份额超过 80%。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年增长率往往约为 1.0% 至 2.5%。尽管大型企业的就业增长通常超过中小企业,但在过去 5-10 年中,中小企业对半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净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60%,其中几个经济体的份额超过 90%。此外,中小企业通常为大多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的 GDP 或增加值贡献 40% 至 60%。许多经济体缺乏按企业规模划分的全面统一的出口数据,这对对整个亚太经合组织地区的中小企业出口进行分析构成了重大挑战。研究发现,在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中,中小企业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差异很大,但在有数据的经济体中,中小企业通常占总出口额的 70% 以上。同样,中小企业对商品出口总额的贡献在各个经济体中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经济体的中小企业份额低于 15%,而另一些经济体的中小企业份额则高于 25%。世界银行对部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涵盖的许多经济体中,从事出口业务的制造企业数量是出口服务企业的三倍多。在几乎所有有商品出口数据的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过去 5-10 年间,大型出口商数量的年增长率都超过了中小企业出口商的数量。然而,中小企业出口商在商品出口总量净增长中占了相当大的份额,几乎所有有数据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份额都超过 70%。就出口额而言,大多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年增长率都超过 4%,尽管在超过一半的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大型企业的商品出口额增长超过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时往往面临许多内部和外部障碍。尽管大型企业也面临许多相同的外部障碍,但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时往往面临许多相同的外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