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RES) 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加上新型电动汽车 (EV) 型号注册数量不断增加,在零碳能源社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份额越来越大,再加上高且不受控制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总量,要求能源区必须向新的规划和管理模式发展。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新颖的智能充电 (SC) 技术,旨在尽可能多地在当地整合 RES 发电和 EV 充电需求,协同作用于电力流并避免对电力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点,本文介绍了一种集中式充电管理系统 (CMS),该系统能够单独调节每个插电式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CMS 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地 RES 的充电自耗,从而拉平外部电网所需的峰值功率。此外,即使在低 RES 电力可用性条件下,CMS 也能保证所有车辆在出发时的整体充电状态 (SOC) 良好,且无需从电网获取额外能量。本文提出了两种根据 EV 功率流方向而不同的方法。第一种 SC 仅涉及单向功率流,而第二种方法还考虑车辆之间的双向功率流,以车对车 (V2V) 模式运行。最后,根据实际案例研究进行的模拟验证了 SC 对参考场景的影响,该参考场景包括具有光伏 (PV) 电站、非模块化电气负载和 EV 充电站 (CS) 的工业区。本文收集了结果,并比较和详细描述了通过操作不同的 SC 方法实现的性能改进。
1 )交互性与安全性的矛盾问题。在当前智能座 舱所处的发展阶段,新型人车交互方式的安全性尚需 要进一步检验,繁复的人机交互会对驾驶人造成分神 影响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在未来智能座舱发展的第三 阶段,还将面临着人车交互的信任问题。解决该问题 是智能座舱实现实质性发展的关键。 2 )舱内交互与舱外交互的协同问题。智能座舱 作为移动生活智慧终端的“第三空间”,其交互范畴 需全面覆盖汽车舱内及舱外的立体化时空场景,不仅 需要解决舱内的人机交互问题,也要解决舱外的人机 交互问题,以及舱内舱外人机交互的协同问题。现有 研究已部分解答了该问题,但仍需结合真实应用场景 继续深入研究。 3 )智能座舱与其他智慧生活形态的连接问题。 汽车智能座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互设 计不是孤立的,需有机对接到整个智慧城市的系统 中。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关注还比较少,有较大的 研究空间。 4 )智能交互的应用实现问题。虽然智能交互的 部分关键技术已实现了突破,但离普遍应用还较远。 其根本原因在于交互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充分,主要体 现在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三个方面,具 体为传感探测仪器的精度不足、高速物联通信基础设 施建设不足、芯片及软件产品的算力不足。这些问题 的解决将决定智能座舱交互设计的发展速度。 综合以上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汽车智能座舱交 互设计的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1 )交互模态多元化、复合化。基于视觉、听觉、 触觉等多感官通道的立体融合式交互模态将成为主 流,结合更加深入的效率、安全、信任等人机交互研 究,将逐渐发展成为全面的智能交互体系。 2 )交互方式人性化、情感化。虽然交互模态日 益多元化,但座舱人机交互的方式将变得越来越简 单,汽车将自发迎合人的自然交互习惯,让驾驶员以 更少的注意力完成更多的人机交互,从而找到智能座 舱交互性与安全性的平衡点。同时座舱人机交互将更 注重对人的情感需求的感知与响应,成为情感化的智 能伙伴。 3 )交互设计场景化。智能座舱的交互设计将结 合更多的场景催生更丰富的交互方案,不仅从车内场 景扩展到车外场景,也会由单一场景扩展到复合场 景,甚至扩展到智慧生活的任意场景中,并实现交互 模式的订制化,使汽车智能座舱真正成为未来智慧生 活空间的一部分。 4 )交互相关技术日益成熟。在国家政策的持续 引导与驱动下,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物联通信基础 设施等都将迎来持续的建设、发展与完善,为智能座 舱交互设计的全面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车博士曾 4 次获得最佳国际会议论文奖 (EPTC2003 、 EPTC2013 、 Itherm2006 、 ICEPT2006) 。 他合着了一本书,并在先进微电子封装领域的同行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 170 多篇技术论文。他拥有 11 项 已获授权或正在申请的美国专利。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先进封装的可靠性设计、铜线键合、硅通孔 (TSV) 技术、扇出型晶圆级 / 皮肤级封装、有限元 建模与仿真、微电子封装材料特性、物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先进封装技术的快速技术风险评 估。 车博士担任 35 多个国际科学期刊的同行评审员,例如 J. of Materials Science 、 J.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 J.Materials and Design 、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 IEEE Trans.on CPMT 、 IEEE Trans.on DMR 、 International J. of Fatigue 、 J.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J.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等。 车博士连续四年( 2020 年至 2023 年)被斯坦福大学评为全球前 2% 科学家。 他是 IEEE 高级会员。
纯自营模式、纯聚合经营模式、自营+聚合经营模式是网约车平台常用的三种经营模式,我们利用分析模型对这三种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并给出平台的最优经营模式决策。研究表明,司机异质性比例、自营模式下平台成本、聚合模式下平台收到的加盟费以及平台原有用户的不满意度对平台经营模式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当聚合模式下的加盟费与自营模式下的平台成本差额未能对平台利润产生正反馈时,平台应选择纯自营模式。当乘客对平台服务质量异质性较为敏感且能保证用户粘性时,平台应选择纯聚合经营模式。当能保证用户粘性且自营模式下平台成本可控时,平台应选择自营+聚合经营模式。
A. 曼谷私人交通的经济成本 1. 泰国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伴随着汽车使用率的大幅提高。泰国首都曼谷的汽车数量几乎与居民数量相当,对汽车的需求持续激增。然而,曼谷私人车辆运营的成本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成本,因为个人司机会产生许多负面外部效应——即司机给第三方带来的成本并没有准确反映在车辆运营的市场价格中。 2. 私人交通的负面外部效应:温室气体排放。交通运输通常会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大影响,占泰国 2022 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 33% 左右。 1 由于没有实际的碳价,燃料成本无法反映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泰国是一个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其目标是到 2030 年将其排放量与一切照旧情景相比减少 20%,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并在 2065 年或之前实现净零排放。2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幅减少排放,包括减少交通运输部门的排放量 410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3 3. 私人交通的负外部性:交通拥堵。超出道路容量的个人汽车使用也会对其他驾驶员产生负外部性,因为驾驶员共同造成了交通拥堵。据估计,曼谷人高峰时段平均每天要花 64 分钟堵在路上。与畅通无阻的交通状况相比,早上的出行时间要长 91%,下午的出行时间要长 118%。驾驶员在道路上闲置时间造成的经济成本估计为每年 110 亿泰铢。 4 2022 年,平均驾驶员花费 192 小时驾驶,其中 93 小时(48%)可归因于交通拥堵。每年平均花费在燃料上的 B14,703 中,B3,899 可归因于交通拥堵造成的额外燃料成本。5
亚洲清洁空气组织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领导着改善亚洲空气质量、建设更健康、更宜居城市的地区使命。我们与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建设能力、倡导有效和适当的政策和做法以及向利益相关者通报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亚洲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和计划减少亚洲 1000 多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政策和计划涵盖空气质量、交通和工业排放以及能源使用。我们与能源、环境、卫生和交通部、城市、私营部门、发展机构、学术界和民间社会合作,在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可持续交通(低排放城市发展、清洁燃料和车辆、绿色货运和物流)和清洁空气认证城市方面提供领导力和技术知识。亚洲清洁空气组织总部位于马尼拉,在北京和德里设有办事处。
尽管托马斯·佩斯凯于 4 月 22 日作为阿尔法任务的一部分发射升空,但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仍然比国际空间站更远,距离地球 40 万公里:建立月球基地。但是在能够长期定居月球以开发其资源或为未来更远的探索任务提供后勤支持之前,必须进行探索工作。使用自主机器人系统可以从太空绘制危险或难以到达区域的地图,然后最终部署太空港或人类居住地等基础设施。面对这一探索挑战,图卢兹 ISAE-SUPAERO 的空间先进概念实验室 (SaCLaB) 和该学院的一个学生团队正在开发协作探测车和无人机 (CoRoDro) 项目,以研究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导航和自主操作。这项科学研究是欧洲航天局 (ESA) 支持的 IGLUNA* 2021 计划中在 8 个不同国家选出的 12 个大学技术项目之一。CoRoDro 的概念是开发无人机和探测车之间的交互。具体来说,无人机定位并绘制其环境,并将其传输给探测车,以便后者对其进行分析并选择最相关的点进行移动和进行科学实验。借助无人机的制图,探测车能够选择最短路径并确定可能的障碍物,从而缩短每次探索任务的时间。该项目的目标是了解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信任机器人的工作,让它们完全自主地移动和做出决策,并确定在多大程度上人类可以做出决策,尤其是对不可预见的事件做出反应。从月球设施的角度来看,机器人将进行干预以支持关键活动。 CoRoDro 项目允许获取知识并在真实尺寸上测试有关未来空间站的服务、月球资源的开发或对机组人员和机器人之间在关键和危险活动中的协作的分析的多种理论。联系方式:leila.c@oxygen-rp.com
• 日产 LEAF 每天可产生约 12 千瓦时的电力。 • 日产 LEAF B4 中储存的电力可供家庭使用约 3 天,而 LEAF e+ B6 可维持约 4 天(当外部电源中断时)。 • V2H 可用于 2020 年 7 月在全球推出的日产 ARIYA。 • 作为日产能源份额的一部分,V2H 正在帮助解决环境、防灾和减灾问题。 • 通过 V2H,日产 LEAF 在电价低时(夜间)充电。 • 当电价高时(白天家里每个人都使用电器时),日产 LEAF 中储存的电力会供应给家庭。这允许在电价较低时使用可再生能源。
电动汽车低碳充电的选项包括从现有的电网网络充电使用PV或其他可持续电源,从当地PV发电的专用充电点充电,或直接和独立地使用车载PV(PV供电车辆)。为了促进减少运输部门的CO 2排放并增强PV市场的扩展,IEA PVPS任务17的目的是阐明PV利用在运输中的潜力,并建议如何实现这些概念。任务17的范围包括各种PV驱动的车辆,例如乘用车,轻型商用车,重型车辆和其他车辆,以及用于电气系统和基础设施的PV应用,例如使用PV,电池和其他电力管理系统充电基础设施。
机器人自主战斗解决方案(RAS)的一部分,具有全地形机动性的ROOK高移动性6x6无人接地车辆(UGV)适合在极端条件下的近距离操作。旨在携带重型有效载荷,多功能机器人UGV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城市战争,营操作和边境保护任务,同时提高前线有效性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