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位移相器。天线波束控制利用 32 个移相器执行,这些移相器为每个天线元件提供必要的电相移。该设计是 3 位实现,允许 45 英寸相位步进。电路中包含一个用于圆极化的正交化网络。每个移相器都使用传统的表面贴装元件构建在印刷微波电路卡上,然后粘合到辐射元件上以形成天线元件模块。移相器按照高可靠性标准制造,没有镀通孔。
3 位移相器。天线波束控制利用 32 个移相器执行,这些移相器为每个天线元件提供必要的电相移。该设计是 3 位实现,允许 45 英寸相位步进。电路中包含一个用于圆极化的正交化网络。每个移相器都使用传统的表面贴装元件构建在印刷微波电路卡上,然后粘合到辐射元件上以形成天线元件模块。移相器按照高可靠性标准制造,没有镀通孔。
雷达(L、S、C、X、Ku 波段)当今的先进雷达系统需要更强大、更强大的功能,以检测各种日益增长的全球威胁。Qorvo ® 拥有专为这些应用而设计的最大的高性能波束形成器 IC、MMIC 和分立元件产品组合。无论您想要在哪个频段运行,我们都可以提供您所需的产品和信号链专业知识,以保持领先地位。凭借最近对 Anokiwave 的收购,Qorvo 处于独特的地位,可以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功能和差异化优势。通过使用集成所有核心波束控制和控制功能的硅波束形成器 IC 以及我们先进的 GaAs/GaN T/R FEM,客户可以将 RF 前端安装在辐射元件晶格内,用于降低 SWaP-C 和可观测性的平铺 X 波段低剖面天线。
外观(制造时):导弹和无人机的雷达系统(导引头或传感器)通常设计为单个组件,由位于系统一端的天线子组件和位于一个或多个(独立但相连的)外壳中的支撑电源、控制和处理子组件组成。天线子组件通常为圆形或长方形辐射和接收波束形成元件,与功率放大器和波导相连,波导通常为矩形管,将放大器的信号耦合到辐射元件。天线为扁平或抛物线形,尺寸必须适合导弹直径。天线固定在电子扫描系统中或万向架在机械扫描系统中。天线安装部件和支撑结构足够坚固,可以在发射、湍流和机动引起的大幅加速度下保持稳定性和准确性。支撑结构和辅助设备外壳的形状和重量在不同系统之间差别很大,但可能有一些
本文介绍了用于 5G 端射应用的 SICL 馈电宽带 MIMO 天线阵列。阵列中的辐射元件是一种改进的偶极天线,倾斜 ±45 度,以避免阵列配置中连续元件之间的重叠。一个臂放在顶部,而另一个臂放在底部基板上,分别由 SICL 线的顶部和中间板(使用馈电通孔)馈电。偶极天线臂的上下排列使阵列尺寸更加紧凑。SICL 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当一个端口被激励时,可以减少另一个端口的耦合,从而使用 SICL 实现高隔离度。建议采用四元件 MIMO 天线阵列实现 360 度方位覆盖,增益为 6 dBi,阻抗带宽为 5.6 GHz,28 GHz 时交叉极化水平低于 13.6 dB。
通常,源级以 1 µPa∙m 为基准,以分贝为单位。重要的是要了解,该值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测量出来的。对于大多数源,在 1 米处进行测量要么不可能,要么无法预测远场接收级。测量通常在远场进行,此时源开始表现为单个辐射元件或“点源”。但是,对于桥梁和船舶码头/船坞建设中的水中打桩,测量通常在距离桩 10 米处进行,在某些参考文献中可能称为“源级”。到目前为止,这种做法还没有在大型风力涡轮机单桩打桩的源级报告中继续使用,可能是因为将桩视为 10 米外的点源几乎与在 1 米处进行测量一样不切实际。本文中的大多数源级均以 1 米为基准,如果以其他基准为基准,则特别注明。
第 2 章介绍了天线。本章解释了各向同性和定向辐射元件的原理,并介绍了许多重要概念,包括辐射电阻、天线阻抗、辐射功率、增益和效率。介绍了几种实用的天线形式,包括偶极子、八木波束天线、四分之一波(马可尼)天线、角反射器、波姆和抛物面天线。第 2 章还介绍了馈线(包括同轴电缆和明线类型)、连接器和驻波比 (SWR)。本章最后简要介绍了波导系统。第 3 章的主题是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本章向读者介绍了 AM 和 FM 发射机以及调谐射频 (TRF) 和超音速外差 (superhet)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选择性、镜像信道抑制和自动增益控制 (AGC) 是现代无线电接收机的重要要求,在继续描述更复杂的接收设备之前,将介绍这些主题。现代飞机无线电设备越来越多地基于数字频率合成的使用,并且描述和解释了锁相环和数字合成器的基本原理。
第 2 章介绍了天线。本章解释了各向同性和定向辐射元件的原理,并介绍了许多重要概念,包括辐射电阻、天线阻抗、辐射功率、增益和效率。介绍了几种实用的天线形式,包括偶极子、八木波束天线、四分之一波(马可尼)天线、角反射器、波姆和抛物面天线。第 2 章还介绍了馈线(包括同轴电缆和明线类型)、连接器和驻波比 (SWR)。本章最后简要介绍了波导系统。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是第 3 章的主题。本章向读者介绍了 AM 和 FM 发射机以及调谐射频 (TRF) 和超音速外差 (superhet)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选择性、镜像信道抑制和自动增益控制 (AGC) 是现代无线电接收机的重要要求,在继续描述更复杂的接收设备之前,将介绍这些主题。现代飞机无线电设备越来越多地基于数字频率合成的使用,并描述和解释了锁相环和数字合成器的基本原理。
摘要 — 双态天线大规模平面阵列的设计有助于在最小化旁瓣电平 (SLL) 和控制第一零波束宽度 (FNBW) 变化的约束下使用遗传算法来降低能耗。通常,平面阵列用于基于电池使用的通信应用,例如便携式雷达。本文使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 (RCGA) 优化了具有 1600 个相同天线元件的均匀矩形阵列 (URA)。执行优化过程是因为以 ON-OFF 状态的形式找到辐射元件电流激励权重的最佳集合以节省消耗的功率。因此,选择了阵列因子 (AF) 的最高性能和所需的波束宽度。本文提出的主要贡献是能够使用 RCGA 算法通过将阵列划分为阵列子集来优化大量阵列元素。执行模拟结果以验证遗传稀疏 URA 的有效性。通过选择能够高效加扰的天线元件,相当于节省了 24.4% 的能耗。本文使用 MATLAB CAD Ver. 2018a 作为平台获得了结果。索引术语 —RCGA、节能、规划器阵列、成本函数、双态天线。
无线设备,尤其是移动通信如今非常流行且使用广泛。天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允许无线设备之间无需使用电缆进行数据传输。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改进天线的一些技术特性,例如天线增益、带宽和辐射方向图。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增益和宽带辐射特性的悬浮贴片寄生天线。在设计的天线中,接地平面和辐射部分之间使用空气代替介电材料。通过在天线的馈电点和辐射部分之间设计阻抗匹配部分来获得高增益和宽带。在本研究中,设计的天线的工作带宽约为 1750-2550 MHz。然而,天线部分的尺寸可以根据波长改变以在 3.6 GHz 和 6 GHz 下工作。矩形阻抗匹配部分的两侧有导电梯形寄生元件。梯形部分和辐射元件之间的薄空气间隙有助于阻抗匹配。使用常用的商业 EM 仿真软件包 HFSS 设计、分析和仿真天线。介绍了天线的详细配置、模拟回波损耗、辐射方向图和增益图。还实现了具有 2GHz 中心频率的天线,并测量了回波损耗 (S11)。引用本文:I. Catalkaya,“用于无线应用的带寄生元件的宽带高增益天线”,《航空航天技术杂志》,第 13 卷,第 1 期,第 121-128 页,2020 年 1 月。Kablosuz Uygulamalar İçin Parazitik Elemanlı Geniş Bantlı Yüksek Kazançlı Bir An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