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光吸收特性,中等带结构和良好的光电化学特性。然而,传统的Znco₂O₄在光催化co₂还原中的性能受到诸如低光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不佳的因素的限制。因此,修改Znco₂o₄以增强其光催化性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双金属氧化物材料通过结构合适的界面来扩大光催化剂的分离和运输,可广泛用于改善光催化剂的性能。通过探索Znco₂o₄的接口构建,可以优化其光吸收性能,从而改善Znco₂o₄的可见光利用;可以提高光生电子孔对的分离效率,从而降低电子孔重组。并且可以改善CO₂的吸附和激活。
生物腐蚀,也称为微生物学影响的腐蚀(MIC)是通过微生物引起的金属结构的降解,可以通过直接在金属表面上释放一组电化学反应来释放一组电化学反应,从而释放一组电化学反应。各种微生物能够引起这种类型的腐蚀,包括细菌,古细菌和真菌[1]。这些微生物通过这些微生物形成生物膜会增强微生物细胞对金属表面的粘附,并增加在该环境中不良条件下生存的机会。生物膜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形成,它们含有水,细胞外聚合物(EPS)和某些无机化合物[2]。MIC的过程受到Agarry等人在金属和环境之间的界面上某些物理化学参数的改变[3]。[2]。生物膜的产生对于通过增加疏水性和电荷来影响界面至关重要[4]。研究表明,管道或其他金属容器中的水增加了这些微生物的存在的机会[5,6]。这些微生物在石油行业的金属表面上的生长会导致石油产品的生物污染[7]。负责引起生物腐蚀的细菌的常见类型包括产生酸性细菌(APB),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硫氧化细菌,铁细菌(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锰氧化细菌。但是,产生酸的细菌和其他包括细菌分泌有机酸,甲烷作和生物膜生产者[7,8]。
生物降解因条件温和、成本低廉、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6,7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N2O排放来源于土壤生态圈和水圈,在微生物反硝化途径的最后一步可以还原为无害的氮气(N2)。8–10一氧化二氮还原酶(N2OR)是唯一进行生物反硝化过程的酶,11,12因此,有效利用N2OR对于通过生物方法有效控制N2O排放至关重要。N2OR是一种周质多铜酶,为头尾相连的同型二聚体,每个单体包括两个结构域:C端的电子转移双核CuA中心和N端的催化四核CuZ中心。 13,14通常,CuA由6个氨基酸残基配体,包括1个蛋氨酸、1个色氨酸、2个半胱氨酸和2个组氨酸;CuZ则由7个组氨酸配体。15,16基于N 2 OR的三维结构,对N 2 O催化还原机理的一致看法是,N 2 O与CuZ的催化活性位点结合,然后电子从CuA转移,将N 2 O转化为N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