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尼西亚三宝垄迪波尼戈罗大学人文学院图书馆学系摘要。信息素养是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技能的集合。这些技能在充斥着印刷和数字信息的生活中变得非常重要。信息素养技能也已成为学校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信息素养仍然很抽象,因此很难衡量。本研究旨在解释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包含的参考标准,并开发测量信息素养技能的工具,以及验证工具。该工具旨在通过以下标准评估分析和综合抽象科学著作的能力:(i) 信息源的选择、(ii) 主题的选择、(iii) 主题的评估和 (iv) 引用技能。该工具验证使用行动研究方法,涉及 120 名本科生,包括一年级学生和最后一年的学生。 1 引言 然而,全球通信过程导致了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现,这主要归功于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 的发展。尽管以前的教学侧重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但现在的教育模式更注重主动学习。这种情况迫使参与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的角色发生变化 [1],[2]。学生不再是一个死记硬背学习材料的被动主体。然而,学生必须具备一系列能够连贯地获取信息的技能和能力。信息素养基于一系列能力和技能,其中一些是通用的,另一些是每个学科独有的,与学生在最佳条件下自学所需的技能有关。欧洲高等教育区 (EHEA) 致力于协调和建立欧洲大学研究之间的一体化,它提出了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强调学习资源的专业管理,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 [3],[4],[5]。 Tuning1 项目就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创建的,重点关注教育框架和研究内容。该项目定义了 30 项能力,称为横向或通用能力。近年来,能力和技能型教育这一主题在信息科学 2 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导致了一条称为信息素养的研究路线,该路线侧重于使用信息的能力(搜索、组织、处理、表示和管理)。虽然
全球化已进入 21 世纪,其和谐与传播与社交网络相似或相关,与数字/虚拟世界类似或相关,是巴西和国际公共卫生信息和建议的来源。因此,人们用各种真实和/或虚假信息污染了网络通信过程,造成了如今所谓的信息疫情。虚假新闻危害人类并给民众带来危害,尤其是在卫生领域的决策方面。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它们是通过通信手段发出的信息,如果以错误的方式传输,可能是准真实的,甚至是真实的,但被扭曲了。这种情况,应用到当前的疫情,在人们的心理情绪失衡的意义上,引起了恐惧、害怕、痛苦和其他感觉和情绪,而各种信息在科学受到制约时加剧了这种失衡 (1)。在这个信息泛滥的跷跷板上,COVID-19 疫苗接种运动开始了,其中充斥着有关免疫生物制剂的伪信息和指南。这意味着有关疫苗的删节和误导性信息,从对中国生产的免疫剂的仇外偏见到美国植入的用于人体监测的芯片,都导致了人们对疫苗的犹豫,甚至出现了反疫苗运动。疫苗接种犹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政治和社会文化方面和问题的影响。它的特点是怀疑是否接受免疫生物制剂,同时质疑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导致了怀疑,质疑会让民众感到不安全,从而导致民众接受接种 COVID-19 疫苗 (2)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专业人员应注意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内容,以免冒着传播虚假新闻的风险,就像这场大流行揭示了社会不平等与身心疾病之间的关系一样。此外,它还揭示了一个问题,即在巴西,只有该领域的学者一直在讨论,例如,自 2016 年以来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下降,导致麻疹复发。按照这种逻辑,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多年来一直在接收和消费有关疫苗的虚假新闻,历史性的里程碑证明了卫生部门沟通中的人为失误,对研究机构和民众产生了影响。因此,从历史上看,我们不能不提到疫苗起义(1904 年),这场起义导致人们反对疫苗,导致许多人因天花住院和死亡。天花疫苗被认为很奇怪,因为尽管它的好处已被宣传并且可以免费供公众使用,但人们还是被接种了病牛脓疱中的液体。当时流传的说法是,凡是接种疫苗的人都会有牛的特征。亲爱的读者,这与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听到和看到的关于 COVID-19 疫苗的说法没有什么不同,此外,共和国总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