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炼钢、高炉 (BF)-碱性氧气转炉流程向温室气体排放更低的替代流程的转变是钢铁行业脱碳的一个发展趋势。直接还原铁 (DRI)-电弧炉 (EAF) 路线就是这样一种流程。然而,当使用传统上在高炉中加工的低品位、高脉石铁矿石时,DRI-EAF 路线效率低下,而高炉占世界铁矿石供应的绝大部分。以低排放流程有效加工高炉级铁矿石的能力对于全球钢铁行业脱碳至关重要。本研究建议在使用高炉级铁矿石时使用电炉来提高整体工艺产量和效率,并将其与已建立的 DRI-EAF 工艺进行了比较。
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太空技术公司。开发技术以使氧与极端环境中的氧气与月球矿物的分离,在极端环境中,零排放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要的
本研究重点介绍了铁矿石在新型高能量密度化学链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应用,该反应器可用于储能和备用电源。该反应器设计用于对大型铁填料床进行缓慢扩散控制氧化,从而提供加热高压气流所需的能量,同时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度分布和热点。进行了热重试验,以评估铁矿石在反应器条件下作为氧载体的性能,即在颗粒周围极低的 O 2 浓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内进行氧化。使用 dp 50 = 4 – 150 μ m 固体分析了粒度对反应性和最大转化率的影响。随着粒度减小,观察到转化率更高,在 980 ◦ C 下 dp 50 = 4 μ m 固体的快速氧化阶段结束时转化率高达 93%。在预期的反应器条件下,经过 30 次以上的氧化还原循环,确认了细小材料的可逆性能。这些测试表明,细颗粒是最大化反应堆能量存储密度的首选。进一步的分析证明了扩散控制氧化还原细铁矿石超过 100 分钟的可行性,从而表明它是所研究反应堆的有前途的候选材料。
本研究报告了使用铝粉作为还原剂对铁矿石废料进行激光辅助还原的方法。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形势,寻找和/或开发绿色和可持续的钢铁生产工艺已变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铁矿石的新方法,研究通过铝粉的金属热反应还原铁矿石废料的可能性。对铁矿石粉进行了激光处理,重点研究了 Fe 2 O 3 - Al 相互作用行为和铁矿石还原的程度。材料之间的反应以相当激烈的不受控制的方式进行,导致形成富铁域和氧化铝两个独立的相。此外,还观察到 Al 2 O 3 和 Fe 2 O 3 熔体的组合,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过渡区域,表明在孤立区域发生了不完全还原反应。还原铁液滴易于形成球形,主要集中在 Al 2 O 3 熔体表面附近或与氧化铁的界面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和波长色散 X 射线光谱分析来分析反应产物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形态外观。使用高速成像研究过程现象并观察粒子运动行为的差异。此外,从 X 射线计算机微断层扫描获得的测量结果显示,在 Fe 2 O 3 - Al 粉末床的激光加工过程中,约有 2.4% 的铁被还原,很可能是由于反应时间不足或两种成分的当量比不合适。
天然铁矿石洞穴已经闻名了几个世纪,但由于其尺寸很小,斑点缺乏,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它们在偏远地区的位置,因此没有引起太多关注。随着巴西环境法的最新变化和在巴西的米纳斯·格拉斯州以及巴西帕拉州卡拉萨斯州的QuadriláteroFerrífero的铁矿石勘探的增长,其中大量这些洞穴被发现和分类。洞穴环境立法需要几项技术研究,但主要是关于运营许可的地理结构方面,通常是长期的。地球物理学表明,在最近的研究中,有可能加速和改善洞穴岩石结构图,尤其是其屋顶,以阐明稳定性问题。浅地地球物理方法用于绘制和表征山洞所在的岩石质量。在这些铁质的喀斯特环境中对地球物理映射的挑战是相当大的,因为洞穴的尺寸很小,并且宿主岩石的物理特性很可变。在这项工作中,分析并讨论了在巴西北部的N4en Iron Iner矿场上执行的,在位于巴西北部的N4en Iron Ine的天然洞穴上执行的电阻率和GPR(地面穿透性雷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