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要建立野生动物种群规模、空间分布和栖息地关系的稳健模型,以更有效地监测濒危物种并优先考虑栖息地保护工作。遥感数据(例如机载激光测高 (LiDAR) 和数字彩色红外 (CIR) 航空摄影)与精心设计的实地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填补这些信息空白。我们使用基于点计数的距离抽样调查数据和融合 LiDAR 的 CIR 航空摄影来模拟濒危鸣禽金颊莺 (Setophaga chrysoparia) 在 10 000 公顷的巴尔科内斯峡谷地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 (BCNWR) 的密度。我们开发了一套新颖的候选模型来解释金颊莺的检测概率和密度,使用栖息地协变量来表征植被结构、组成和复杂性以及栖息地破碎化、地形和人类基础设施。我们用代表 3.2 公顷领土面积(100 米半径)与 1.8 公顷和 7.0 公顷领土面积的焦点均值计算的协变量获得了最多的模型支持。检测概率随树冠覆盖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地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金颊莺的密度随树冠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在阿什桧柏 (Juniperus ashei) 与阔叶树冠覆盖率之比为 7:3 时最高,随全球太阳辐射的增加而降低。使用 3 分钟点计数预测的莺密度与来自独立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