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59.0

直到 20 世纪,自发突变都是人类在选择适合驯化和育种的植物和动物时可以利用的新遗传多样性的唯一来源。当人们发现电离辐射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时,植物育种迎来了飞跃。LJ Stadler 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的开创性工作标志着植物突变育种的开始,尽管 Stadler 本人对其实际价值并不乐观。直到 1964 年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食品和农业核技术联合司成立,并发挥全球协调和协同作用,植物突变育种才成为全球植物育种者可用的常用工具。自成立以来,联合司继续在促进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使用突变技术改良作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协调和支持研究、促进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建议以及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来实现这一目标。截至 2009 年底,全球正式发布的突变品种数量已达到 3,088 个,而 1964 年仅有 77 个。联合处的早期举措是编纂《突变育种手册》,该手册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于 1975 年出版,1977 年出版第二版。该手册随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被广泛接受。

植物突变育种和生物技术 - 粮农组织

植物突变育种和生物技术 - 粮农组织PDF文件第1页

植物突变育种和生物技术 - 粮农组织PDF文件第2页

植物突变育种和生物技术 - 粮农组织PDF文件第3页

植物突变育种和生物技术 - 粮农组织PDF文件第4页

植物突变育种和生物技术 - 粮农组织PDF文件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