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从想法到现实:OSI 制定“开源人工智能”的定义
特里普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毕业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决定是否继续深造。
来源:安全实验室新闻频道开源倡议的专家们正在快速技术发展中寻求共同的定义。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界中,人工智能 (AI) 占据了特殊的地位。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独特。如此独特,甚至连定义“开源人工智能”这个术语都会给专家们带来困难。这正是开源倡议组织 (OSI) 所承担的任务,组织了一次国际巡演,以制定适合大多数感兴趣方的定义。
接管 OSI此旅程的第一阶段是 5 月份在匹兹堡举行的 PyCon 美国会议。这次 OSI 之旅得到了 Alfred P. Sloan 基金会、亚马逊、思科和 Google Open Source 的支持。六月,该活动将在巴黎 (OW2) 和马德里 (OpenExpo Europe) 举行。目标是在 10 月底于北卡罗来纳州举行的 All Things Open 会议上及时完成定义。
OSI 执行董事 Stefano Mafulli 表示,两年来一直在制定定义草案。该团队现在正在经历“验证”阶段,确保定义包含属于开源类别的所有方面。同时,正在制定常见问题解答以澄清要点。
在 PyCon 研讨会上,大约十几位参与者帮助团队制定了常见问题解答的问题和答案,涵盖了所有重要方面。
历史背景和人工智能挑战
Mafulli 解释说,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开源的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并行。 “过去,一切都很简单:有源代码,有二进制代码——同一工件的两种表示形式。多年来,随着开源生态系统的发展,监管机构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说。
另一个问题是,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担心这些系统可能会做出开发人员自己无法解释或纠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