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处于第六次大规模灭绝的边缘吗?

科学家们争论当前的灭绝率是否标志着全球范围的危机,还是反映了更微妙的现实,突显了定义和衡量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挑战。

来源:《Discover》杂志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塑造他们的环境。从城市到农场再到高速公路,我们的影响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已经突破了地球的界限,加剧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和与我们共享地球的动植物灭绝率上升的担忧。但准确测量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的程度远非简单。尽管像 Colossal 等公司推动的那些引人注目的夺回消失物种的项目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它们可能只是受到威胁的生物多样性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水。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灭绝,一些科学家现在认为第六次可能已经发生,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驱动的。我们真的正处于另一场全球崩溃的边缘吗?或者情况可能比危言耸听的头条新闻所暗示的更微妙吗?关于大规模灭绝没有明确的定义定义大规模灭绝的内容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要多。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不到 200 万年(地质学意义上的短暂时期)内,至少 75% 的物种就会消失。然而,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不需要数百万年才能看到某些事情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争论的开始。尽管人类尚未造成接近 75% 的损失,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的支持者认为,在我们出现在地球上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我们已经引发了如此剧烈的破坏,以至于可以在较小的规模上进行比较。但并非所有人都同意。亚利桑那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教授约翰·维恩斯质疑这些说法在仔细的科学审查下是否成立。 “有些人,特别是关于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已经说过高于背景灭绝率的任何事情都是重要的。但因为背景灭绝率基本上是一个平均值,所以你总是会在它之上和之下波动,与极端灭绝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