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不是猎人,而是收藏家:挑战“人类消灭了澳大利亚巨型动物”理论的骨头
新技术表明,人类在古代袋鼠化石骨头上留下的切口痕迹实际上是在骨头化石后形成的,而不是在动物活着时留下的。
来源:Scimex媒体发布
来自:
由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古生物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对澳大利亚土著猎杀澳大利亚巨型动物导致灭绝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化石收集者。
今天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的研究重点是现已灭绝的巨型“sthenurine”袋鼠的胫骨(小腿骨)化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块骨头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猛犸洞中被发现,后来被确定为确凿的证据,表明澳大利亚原住民猎杀巨型动物。
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 后来确定为铁证著名古生物学家和澳大利亚史前化石记录专家、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迈克·阿彻教授参与了 1980 年发表的原始研究,该研究发现化石骨中的独特切口是屠宰的证据。但他现在高兴地承认这个最初的发现是错误的。
1980“作为一名科学家,当新证据出现时,更新记录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他说。
“早在 1980 年,我们就将切口解释为屠宰的证据,因为这是我们利用当时可用的工具所能得出的最佳结论。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最初的解释是错误的。”
确凿无疑的证据还是在黑暗中开枪?
阿彻教授表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对这些骨头进行分析时,人们对原住民是否与澳大利亚史前巨型动物群(65,000 年前更新世期间在这片大陆上漫步的巨大有袋动物、不会飞的鸟类和巨型爬行动物)和谐相处存在很多争议,或者它们是否是这些巨型动物群灭绝的原因。
更新世许多人认为骨头上的切口是人类用工具造成的——阿彻教授说这一点没有争议——而且它最终表明,大约 65,000 年前巨型动物的灭绝和人类的到来并非巧合。
显微CT后续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