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时弊大于利吗?

夏令时 (DST) 已成为全世界数百万人熟悉的仪式,但其起源和持续不断的争议揭示了一个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复杂历史。春季将时钟调快、秋季调慢的做法已从战时的必要性演变为现代对其持续相关性的争论。这个概念[…]帖子夏令时弊大于利吗?首次出现在《科学询问报》上。

来源:Scientific Inquirer

夏令时 (DST) 已成为全世界数百万人熟悉的仪式,但其起源和持续不断的争议揭示了一个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复杂历史。将时钟在春天向前拨动、在秋天向后拨动的做法已经从战时的必要性演变成现代对其持续相关性的争论。夏令时的概念通常归功于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开玩笑地建议巴黎人可以通过早起利用早晨的阳光来节省蜡烛。然而,第一个严肃的提议来自 1895 年新西兰昆虫学家乔治·哈德森 (George Hudson),他希望有更多的白天时间来收集昆虫。英国建筑商威廉·威利特 (William Willett) 于 1905 年独立倡导了这一想法,出版了一本题为《浪费日光》的小册子,并孜孜不倦地游说其采用,直至 1915 年去世。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夏令时实施的真正开始。德国和奥匈帝国于 1916 年 4 月 30 日成为首批采用该制度的国家,以节省煤炭用于战争。英国在几周内跟进,其他欧洲国家也迅速加入。美国于 1918 年实施了夏令时,称其为“战时”,但事实证明它非常不受欢迎,并在战争结束后被废除,只有少数城市在当地维持夏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