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类垃圾正在“启动”城市浣熊的驯化

生活在人类附近的浣熊的鼻子比农村浣熊短,这一特征往往出现在驯化的早期阶段。

来源:LiveScience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居住在城市的浣熊正在显示出驯化的早期迹象。

使用上传到公民科学平台 iNaturalist 的照片,研究人员发现城市环境中的浣熊比农村浣熊的鼻子更短。科学家们在 10 月 2 日发表在《动物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写道,这种差异可能是构成“驯化综合症”的几个特征之一。

动物学前沿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养动物对人类的攻击性通常会减弱。他们逐渐发展出一种关系,人们为他们提供食物以换取资源,例如牲畜的肉和奶或牧羊犬的劳动力。这个过程通常涉及选择性地培育具有某些理想特征的动物,但并不总是以这种方式开始。

并不总是这样开始

“我想知道生活在城市环境中是否会启动目前尚未驯化的动物的驯化过程,”该研究的合著者、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的动物学家 Raffaela Lesch 在一份声明中说。 “浣熊仅仅通过与人类近距离接触就能走上驯化之路吗?”

拉斐拉·莱施 声明

当动物适应人类的存在所创造的新生态位时,驯化就开始了。对于浣熊来说,这个利基可能涉及在我们的垃圾桶里翻找。

“垃圾确实是启动器,”Lesch 说。这些废物可以让动物们轻松享用一顿美餐。 “它们所要做的就是忍受我们的存在,而不是具有攻击性,然后它们就可以享用我们扔掉的任何东西。”

在这项新研究中,Lesch 和一个由 16 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美国寻找浣熊驯化的早期迹象。一个物种正在被驯化的身体迹象通常包括较短的鼻子、松软的耳朵、白斑和恐惧反应减弱——这一系列特征统称为“驯化综合症”。

将世界上最迷人的发现直接发送到您的收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