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增长放缓时,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危险转型内幕

长达十年的警告信号十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从根本上是不可持续的。我于 2014 年 8 月在题为“中国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博客文章中首次公开阐述了这一观点,随着我们看到中国的结构性弱点逐渐显现,这一观点越来越具有先见之明 […]

来源:市场货币主义者

十年之久的警示信号

十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从根本上是不可持续的。这一观点是我在 2014 年 8 月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国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首次公开阐述的。随着我们实时看到中国的结构性弱点显现,这一观点越来越具有先见之明。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 2006 年的一个关键时刻,当时中国的劳动力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虽然这一人口转折点并没有立即体现在增长数据中,但它标志着中国经济轨迹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开始,这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基础

中国的情况尤其令人着迷的是,其经济思想仍然从根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观察——它对中国领导层如何应对经济挑战具有深远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财富创造主要由资本积累驱动。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中国当局通过增加投资来应对任何增长放缓,特别是在住房和基础设施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收益递减循环。

这种方法的结果是惊人的。中国的投资率已达到 GDP 的约 40%,这一水平是发展追赶阶段国家正常水平的两到三倍。当我们将中国与巴西或南非等其他新兴市场进行比较时,过度投资的规模变得一目了然,揭示了该国经济结构的根本失衡。

增长放缓的现实

一个时代的终结

市场的基本矛盾

国家控制的金融体系

房地产市场的困境